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阅读>>正文
行走在诗词里的唯美七夕
申功晶
2020年08月25日 11时49分   忻州晚报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穿针乞巧的民间风俗、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给文人骚客们酿造了无数吟咏的灵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代诗人林杰一首《乞巧》浅显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家家户户的少女们对月穿针引线”的乞巧节盛况图,表达了少女们春心萌动、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民间百姓如此热闹,那么,身居宫中的帝妃们是如何过七夕的呢?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众所周知,唐明皇李隆基是一位出了名的“宠妻狂魔”,无论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情专意笃,还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高端奢华,都足以让他稳居“好老公”榜首。在七夕这样一个浪漫诗意的夜晚,老李拉着小杨并肩坐在长生殿,逸兴遄飞之际,许下“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山盟海誓。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这首《行香子·七夕》是李清照闺阁离怨的真实写照。李清照和赵明诚伉俪情深,琴瑟和谐。怎奈丈夫公调外派为官,夫妻两地分离,小女子独守空闺,陡然滋生出孤寂凄怆之绪。时值七夕,她凝眸天上,想那牛郎和织女“云阶月地”,相隔“关锁千重”,一年才能相聚一次。转而联想到自身,天上的牛郎织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间的恩爱夫妻,此刻犹然两地分离。离恨惆怅,付诸笔端,温婉动人,遂成七夕诗词中翘楚。

读了《燕歌行》,方知曹丕是内心柔软、性格忧郁的文艺青年一枚。在烽火连年的乱世,征戍无穷无尽,男子大多被迫从军出征或驻守边塞,与爱人聚少离多。作为一国之君,曹丕借天上被迫分离的牛郎、织女来控诉人间夫妇不能团聚,“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诗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这个声音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读来仍响彻苍穹。

其实,无论白居易、李清照,还是曹丕,他们的七夕诗词都跳不出相逢欢乐短暂的“离恨之苦”。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词独出机杼、别开生面地一反卿卿我我、长相厮守的传统格调,只要彼此真心相爱、两情不渝,即便终年天各一方,亦胜似那些貌合神离、庸俗无趣的“朝朝暮暮”。此词立意高远,化平庸为惊艳,这种跨越时空的新型爱情观,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唇齿留香,不愧为七夕词乃至爱情词中的千古绝唱!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