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聚焦>>正文
偷得偏关一日闲
作者 冯 云
2022年05月10日 09时42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老牛湾古村落

内外长城交汇处,长城和黄河在这里握手,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听得多了,自然便对偏关产生了兴趣。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偏关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重要的历史作用,偏关县可以说到处是古迹。

过河曲界,车子左拐,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北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长约百里,从寺沟、关河口到万家寨老牛湾风景区,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相接。路面采用全覆盖沥青混凝土面层,路两边有骑行道。从寺沟到老牛湾一线被称为“百里最美峡谷”,聚集了全省黄河与长城旅游资源最为精华的一段。青山巍巍,河水浩荡。人与车穿行其间,如同穿行在风景如画的历史长廊。

第一站是寺沟。寺沟有寺,名护宁寺。寺庙不大但很规整很紧凑。寺院山门前的广场上有一座戏台,正对山门。山门一联上书“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护宁寺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依地势而建,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东西配殿、痘神庙、山神殿、文昌阁、关帝庙、地藏殿、罗汉殿、比丘庙等。其中南殿、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皆明清所建,是个省保单位。寺沟左牵长城,右傍黄河。长城与黄河在这里相聚相会,被称为是长城和黄河握手的地方。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城从远处山梁上绵延而来直达河边。看不见激流奔涌,听不见黄河涛声,清清的河水在这里悠悠徜徉盘桓。如果说长城如父亲般刚强有力,沉雄稳健,黄河如母亲般温柔亲切,宽怀博大,那寺沟恰如父母怀中幸福温婉的小孩。寺沟慵懒地在河边梳洗自己的容颜,连同身边的长城倒影在粼粼的河水中,展现出难得的田园诗般的浪漫与柔情。山上长城夯土保持完整,有青铜群雕,旌旗猎猎,似将军正在纵马出巡。登墩台四望,视野开阔,长城下人家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峡谷中游船往来,马达轰鸣声中几只野鸭贴着河面飞向不远的村子,飞向对岸山崖。寺沟,一个把塞北风光与江南水乡有机融为一体的地方。

沿路北上,有旧硫磺厂遗址、驿站、黄河天翼、关河口等景点点缀。大多地处黄河悬崖绝壁,几乎垂直上下,离岸数十米,有风吹过,衣袂飘飘,临崖慑足,俯视眩晕。在硫磺厂遗址巧遇东北吉林的驴友一行七人,给寂寞的山川带来生机。招呼之下,方知是从东北沿长城一路骑行而来,在偏关已经是出发第十三天,计划一直向宁夏骑行。惊讶之余大为敬佩。领队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黝黑的脸上写满刚毅。他说,趁年轻,身体还好,和大伙出来把长城跑一跑,这也是大伙的心愿。刚刚从关河口下来,景色很不错。说话间,挥挥手,追着队伍南去。那一抹长长的青色背影在丽日蓝天下如同舞动的彩带,很快融入黄的山梁绿的河水间,让人不胜感慨。

过硫磺厂遗址不远就是关河口村。一路前行,百度地图上显示到关河口村了,可就是看不见村子。狐疑之下,在公路边一个小景观处停车,循着边上三三两两游客驻足的方向远望,一幅世外桃源图展现在眼前。绝壁之下,沟谷对面现出排排窑洞!原来,整个村子是依绝壁而建,民居错落有致。

俯视关河口,整个村子被偏关河环绕着。邻近汇入黄河的河口处有孔桥连通关河两岸。沟谷处有一长方形大水塘,据说是村民引河水养殖黄河鱼之用,肉眼可见一条小路蜿蜒伸向对面崖顶的公路。在山顶上的烽火台映衬下,关河口如同一位隐居的雅士,不管外界风云变幻,依旧从容、恬淡。相关资料记载,明代宣德年开始,蒙古残余部落开始入侵偏头关。关河口与蒙古仅一河之隔。到了冬季,黄河、关河水结冰,平日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大河变成一马平川的通途大道,失去往日的险峻。时任总兵李谦看到了这个薄弱点,于在任第五年的宣德九年(1434年),在关河口蚂蚁崖下筑石桥跨沟,石桥连接南北悬崖,下建三眼石拱洞,拱洞加装铁栅栏,上置重楼,驻军远观敌情,扼守隘口。2019年文物部门在此发现天峰坪遗址,距今约4500年,是山西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城。关河口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从关河口出发,到老牛湾景区,沿途景点密布。老牛湾景区是必游之地,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在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

山西偏关老牛湾是个偏远的塞外村落,老牛的头静卧在黄河水中,活灵活现,黄河在这里平静而优雅,如湖泊般碧波如镜,古朴典雅、如诗如画。

老牛湾古村落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就地取材,全部用当地的石头、石片堆砌而成。造型各异的民居古院因势向形,石墙、石院随形而就。整个村庄可算是一个经典的石头建筑博物馆。

偏关被称是万里长城第一县。偏关长城纵跨赵、秦、北魏、明四个朝代,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墩台多达千余座,城堡多达49座,城堡相望,营寨相接,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俗话有“一关四十九堡”之说。

车行在山腰,长城一路逶迤相随。抬眼望,但见烽台相望,古堡相守。一个个知名的不知名的烽堠台墩迎面而来匆匆向后而去。行走间仿佛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路穿越历史。

到滑石古城堡时约下午4点。古城堡外有新开的停车场和高大的仿古长城烽台标识,上书“滑石涧堡风景区”几个大字,不远处是展示清代边贸的一组群雕。我们从古堡南门入,遇一带着农具的村民,正好顺道,见我们不是本地人就边走边主动充当起导游,一路给我们介绍古堡的情况。

滑石堡紧邻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在明代,是重要的军事关口。明朝廷与蒙古部议和后,滑石堡又成为双边贸易的口岸,也是“走西口”的入蒙通道之一。如今堡内的居民大多是当年戍边将士的后裔。堡内居民不多,窑洞残破的不少,但依稀能看出古代官署衙门的布局。站在这里能想象当年的金戈铁马,也能想象到当年的通关繁华。

折返南门,这是保存相对完整的点。门楼居中“镇宁”两字端庄大气。门楼顶立有一石碑,浮雕精美,碑刻《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为万历十年立,笔画工整遒劲,虽历数百年风雨,仍清晰可辨。草垛山古城堡距离滑石堡不足半小时车程。偌大的瓮城表明了古堡的规制。

沿长城观光的最后一站是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位于水泉乡政府所在地。水泉村古称水泉营,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堡,红门口是长城要塞,水泉营是镇守红门口的将军署,号称“三关前哨”。1968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水泉堡又成为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之一。明代地上长城搬到地下,成为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堪称人工奇迹。

到水泉营,地下长城是必看的景点。参观完地面的广场雕塑、水泉营历史文化展和民俗展,我们一行转入地下。水泉战备地道的主体功能是藏运兵员,设有指挥部、供粮处、医疗室、饮水源、瞭望台、会议作战室、伙房、广播站等设施,上下三层,出口众多,洞洞相同,四通八达。

地道内照明良好,可立行,有箭头标识,但下行数百米,就如同进入迷宫不辨方向。据说地道可直通山下。出得地道时早已夕阳西下。同伴笑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华灯和星光辉映的归途中,想起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一日之间,一次说走就走的自然之旅。可算得是,偷得偏关一日闲吧!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