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聚焦>>正文
忻州长城蕴含精彩文化
作者 李培林
2021年04月07日 16时03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长城上远眺广武古城。 王文君 摄

佛光寺 刘纪森 摄

一、天成形胜,政治军事必争之地

忻州市辖地境,西断峡谷大河,东踞巍巍太行,北阻绵绵恒山,南通太原盆地,东南循滹沱河谷,可出河北平原。正北恒山绝岭之上,天成一线南北通道,西周称“隃”,战国、秦、汉称“勾(句)注、夏屋”,魏晋南北朝时期称“陉岭”,唐、宋称“雁门寨(西陉)”,明清称“雁门关”。历代中原王朝,得之则开疆拓土,国泰民安,祚运绵长;失之则藩篱尽失,门户洞开,三晋华北屋脊落于敌手,使成高屋建瓴之势,中原王朝无险可据,必将危殆,雁门关诚为中原华夏王朝特别重要之北大门。

西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94),周天子穆王率大军北征,翻越太行山,顺循滹沱河北上,于三月二十五日,“绝隃之关隥”,过雁门关,奏周乐,展周礼,盛军容,绥和西戎北狄,各部落遂相献贡臣服,北境安宁。东周时期赵襄子受父赵简子使命,策马驰骋于常山(恒山)之上,北望朔漠,便怀吞并代国(今河北省蔚县)之志,赵襄子元年(公元前458),赵襄子设宴于夏屋山上(今代县北草垛山)邀会代王,阴使厨人用铜钭击杀代王,吞并代国,使赵国百年未有北方之忧。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7),赵武灵王逾勾注山,破林胡、楼烦,开拓疆土,北至内蒙古阴山一线,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镇守雁门郡(今朔州市右玉县东南),北却匈奴,西防秦国,被佞臣郭开谗言致死,于是秦国破勾注险隘,赵国遂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忧虑北方匈奴之患,以大将蒙恬统军,太子扶苏监军,筑长城以防匈奴,后太子扶苏、将军蒙恬受赵高迫害致死,至今,代县、原平市犹传说二人死葬其地,立祠岁以祭祀。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刘邦驻大军于广武(今代县阳明堡古城村),未待辎重过句注山,即率轻骑袭攻匈奴,被围困于平城(今大同)七日,用陈平奇计,方受辱解脱奔归,随后周勃、灌婴平定征服大同盆地,用和亲政策,使北方安宁。北魏登国二年(387),道武帝拓跋珪率大军四十万,南出陉岭之隘,平晋阳(今太原),定中山(今河北省定州),统一了北方。北周保定三年(563),大元帅杨忠出奇兵,大破北齐陉岭长城防线,攻袭晋阳,北齐由此渐衰而终灭。北宋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志欲收复幽、云十六州,派三路大军北伐辽国,大将杨业挺陇上雄姿,驻守雁门长城沿线,随西路军北出雁门,大败辽军,收复了云州(今大同)、朔州(今朔城区)、应州(今朔州应县)、寰州(今朔城区东北)等四州。后失利撤兵,为监军王诜和元帅潘美所误,被辽军俘获后绝食三日而死,忠义感动千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肩负民族希望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平型关伏击战、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等胜利,依托太行山、恒山、黄河,创建了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等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此皆雁门关三千年政治军事概略撮要。

二、多民族共同生活之家园

商周时期,恒山、管涔山、滹沱河、汾河上游谷地生活着燕京戎、代戎、林胡、楼烦、鲜虞、无终等戎狄族。东周时期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晋国势力北扩,经过太原一战,打败以无终为首的戎狄部落联军,占领滹沱河上游,无终、鲜虞东走河北。战国时期,赵国赵襄子灭代国,赵武灵王破林胡、楼烦。东汉末年,迫于鲜卑、乌桓侵压,南匈奴内迁长城内,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安置在山西中南部,其中北部匈奴部分居住在今忻州市静乐县、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等县(区),迁塞外的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雁门(今朔州右玉县东南)、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上郡(今陕西绥德县)等流民于今忻府区设新兴郡。三国时期魏明帝青龙元年(233),鲜卑侵略陉岭,并州刺史毕轨率兵征伐,轻出陉岭,为鲜卑轲比能所败,鲜卑泄归泥率部投降魏国。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匈奴中部帅刘猛叛逃塞外,屡犯边境,并州刺史胡奋率领四部匈奴大军,在陉岭一线击败并斩杀刘猛,凯歌奏还,刊石立碑于今定襄县居士山上,以纪军功。其时,晋武帝安置部分乌桓、鲜卑居住在今五台县、原平市、代县、繁峙县等地境。于是,塞上塞下黄河沿岸深谷溪水间,散居着鲜卑、乌桓、匈奴、羯、氏、羌、稽胡、契胡等众多民族。后来西晋王朝内部纷争,暴发了“八王之乱”,公元304年,新兴郡匈奴人刘渊乘机揭竿而起,众胡云集,于左国城(今离石市方山县)建汉国,后刘曜改建赵国,从此中国北方风云离合,内迁各民族纷纭建国,此处渐成龙兴之地,一时涌现出匈奴人刘渊、刘和、刘聪、刘粲、刘曜、赫连勃勃等诸多帝王。北魏、北齐时期,鲜卑、乌桓、稽胡、契胡、柔然等少数民族杂居此地,期间涌现出了契胡族尔朱荣、匈奴族刘贵等英雄豪杰。隋唐时期,中亚等国士人渐入此地定居,聚成村邑,如今五台县东冶镇石村,就因唐代昭武九姓中石国人居住而得名(有墓志为证)。沙陀族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起兵代州,建立了后唐政权。金元时期产生了一代文豪元好问和雁门才子萨都剌。

三、多民族文化融合创新之高地

殷商时期,黄河东岸为商王朝附庸国“沚方”“鬼方”等方国之地,既与商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与中亚北方草原民族有着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保德林遮峪商墓出土文物中,既有黄金饰品、铃首剑等草原文物,也有青铜礼器等中原文物,反映出当时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融合的特征。战国初期,随着此地初步融入赵国版图,滹沱河上游今代县沙洼、蒙王村、原平市峙峪、练家岗、刘庄塔岗梁、定襄中霍等古墓葬的出土文物,反映出晋文化和本土戎狄文化融合的特征。赵武灵王变华风为戎俗,胡服骑射,以成霸业。五世纪末的北朝时期,魏孝文帝身处帝都平城,南望绵绵恒山,慕中华文化之正朔所在,意图一统分裂之南北,做出迁都洛阳之重大决定,舍弃胡俗,学习中华文明。迁都洛阳之际,两次途经肆州(今忻府区),于肆水(今云中河)北岸讲武练兵,并赈恤鳏寡高年。此时匈奴、鲜卑骑马射猎风气盛行,忻府区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狩猎图、商贸图、升天图,生动呈现了此时此地汉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思想文化融合,其绘画技艺代表了北朝晚期的最高水平。忻府区古城出土的北魏到唐的石刻佛像,美轮美奂,粲然可观,其雕刻技艺与云冈、龙门一脉相承,为上乘之作。隋、唐、宋以下,五台山佛教兴盛,都城长安、开封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输入五台山地区,至今保留有唐代古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宋金建筑金洞寺、岩山寺、洪福寺、惠济寺、普济桥等寺庙、桥梁,这些寺庙和桥梁无不蕴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大元朝奄有天下,蒙古人占有此地,一度变农田为牧场,改木河之名为牧马河。

四、中外贸易之重要通道

商周时期,此地与中原已有商贸往来,保德县林遮峪晚商墓葬出土的铜贝和中原青铜器,反映出当时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已有商贸往来。岢岚县馆藏文物商时期青铜管銎斧,证明3000年前岢岚县就与新疆阿尔泰地区有商贸往来。战国时期,随着赵襄子平定代地,赵武灵王开疆拓土,版图北扩至大青山、阴山一线,建立了云中、代郡、定襄、雁门郡等郡治,忻州市境滹沱河沿岸有了原平(今原平市新原镇)、广武(今代县古城村)、阳曲(今定襄古城)、虑虒(今五台县古城)、葰人(亦称霍人,今繁峙县城东)等城市。陆路北越勾注山可通达内蒙河套地区,南经石岭关、赤塘关可达太原,水路沿滹沱河可出河北平原到达赵国都城邯郸。城市的建立,水陆交通的便利,社会环境的安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今原平市遂成当时之重要商业枢纽。1963年,原平市武彦村出土了4403枚完整青铜钱币(残3000余枚),皆为赵、齐、魏、燕等国铸造钱币,足证今原平市为当时之商业重地。北朝时期,因地近北魏都城平城,正当平城洛阳南北通道之间,中亚胡商粟特人商旅成行,往来雁门塞下,此地一度又成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此后历今千余年,此地商旅不绝,贸易繁盛,清代成晋商通运货物北上内蒙、俄罗斯进行商业贸易的商旅大道,发展成为万里茶马古道一个重要节点。

五、佛教文化繁荣发展之地

佛教的传入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作用。西汉末年,佛教初传中国内地。十六国时期,河北扶柳人释道安在太行、恒山一带传播佛教,雁门人慧远、慧持二兄弟投师其门下皈依佛门,另有雁门人支昙谛亦与道安为友。慧远博综六经,尤善老、庄,隐居庐山三十余年,为僧伽争人格,与王侯相抗颉,礼接西方僧人,协助翻译佛教经典,为佛教在中国传播和佛教思想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北魏末年,雁门人昙鸾,离道入佛,致力于念诵弘扬净土思想,成为中国净土宗初祖。起于北魏,经北齐、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帝王之扶持,五台山成为了历代高僧大德驻锡研学之地,也成了世界各国僧人朝拜之圣地。2009年,五台山因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