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指尖上的传承:定襄面塑的守与变
2025年08月04日 11时10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在定襄县,有一种指尖上的艺术代代流传,那便是定襄面塑。它不仅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生动体现。

定襄面塑,作为晋北面塑的杰出代表,风格独树一帜。注重以质朴本真的面貌示人,整体色调偏向素净淡雅,不着过多艳丽色彩。在制作工艺上,主要以塑形为核心,通过艺人巧手精心捏塑出丰富多样的造型,上色仅作为辅助手段,为的是给面塑作品增添几分点睛之笔。定襄面塑的造型全凭艺人随心随性创作,充满自由洒脱的艺术气质。制作过程中,运用生活中常见的锥子、梳子等器物,在面团上轻轻按压、划动,勾勒出密密麻麻的点与线,再经艺人组合排列,这些简单的点线瞬间化为精巧细腻、独具韵味的纹饰,为面塑赋予别样的艺术美感。

逢年过节,定襄民间就有蒸面花的习俗。新人结婚要蒸龙凤呈祥花馍,九朵玫瑰代表天长地久,十条小鱼代表十全十美;女儿出嫁,母亲要蒸“玉兔驮仙桃”和“金鱼背石榴”礼馍陪嫁,寓意榴开百子、多福多寿;婴儿出生时蒸一对形似乳房的馍在上面爬三四个娃娃,取名“催产娃娃”“下奶馍馍”;老人过寿,要蒸九狮拱花馍,寓意九世共居,五只蝙蝠伴其左右,象征五福临门,多福多寿。面塑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憧憬。定襄人还将民俗节气等传统文化融入到面塑当中,立春时节,面塑艺人们会捏一些花鸟虫鱼,迎接春天的到来,寒食、清明节,则做“寒燕”,插在酸枣枝上,如同停在树枝上的群燕,传说这和怀念敬仰介子推、“寒食”禁火冷食一日的典故有关。春节,向来是传统习俗集中展现魅力的时刻。心灵手巧的面塑艺人们纷纷施展才艺。她们将发好的面团精心捏制,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寓意吉祥的供物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除此之外,还有依据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形象创作的面塑作品,每一个都活灵活现,仿佛即将登台表演。

定襄面塑作品造型简洁,线条流畅,整体风格粗犷大气,在夸张的形态里蕴藏着朴实无华的质感,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处处彰显着独特的地方特色,承载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情怀。2008年,面花(定襄面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定襄面塑艺术正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创新活力,一批融合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基因的作品悄然走红。面花(定襄面塑)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续爱花11岁就跟着奶奶学习定襄面塑技艺,至今已有40年的经验。在她的手中,一块圆润的面团,经过揉、搓、捏、剪、压,大小不一各色造型的面塑跃然眼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取材自《黑神话:悟空》的面塑形象。作品以极具张力的雕塑语言,将齐天大圣的面部表情、毛发质感、金箍棒的金属光泽表现得淋漓尽致,既保留了传统面塑的质朴韵味,又赋予角色强烈的叙事性。而魔童哪吒系列面塑则突破性地将混天绫的火焰纹路通过橙红到明黄的自然过渡呈现出惊人的视觉效果,风火轮的旋转轨迹被巧妙转化为立体浮雕,叛逆灵动的少年战神形象令人过目难忘。这些作品在社交媒体掀起传播热潮,让这项传承千年的指尖艺术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续爱花说,定襄面塑的传承也曾面临挑战。年轻一代大多外出务工,不愿意静下心来从事面塑创作,为此,当地政府和艺人都在努力,经常举办面塑培训班,邀请老艺人授课,培养年轻一代的面塑爱好者。而续爱花则利用互联网,通过直播、短视频展示面塑制作过程,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2015年,续爱花决心让传统面塑技艺在新时代绽放生机,踏上了市场化创新的道路。经过反复试验和精心研发,她推出儿童营养果蔬卡通包,将传统花馍制作工艺与现代健康理念、童趣元素融合。一上市,这些造型可爱、营养丰富的卡通包就迅速走红,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续爱花感慨道:“花馍制作给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老手艺遇上了好时代。”以技养技的模式,不仅让她收获了经济回报,也让传统技艺找到了新的生存土壤,成为众多从业者增收致富的好途径,让更多人在传承中受益。 定襄面塑,这指尖上的艺术,正以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定襄面塑定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更多人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韵味。(记者 庞丽芳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