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全面抗战第一个大胜仗
【忻州大地上的抗战壮举】平型关大捷
2025年07月17日 09时05分   忻州日报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进犯,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沿平绥线进攻的日军第5师团和关东军第1、2、11、15独立混成旅团,在南口和天镇击溃国民党守军后,于1937年9月20日前后进入涞源、灵丘、怀仁、左云一线。国民党守军节节败退,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调集平绥沿线后撤的晋绥军和中央军一部,在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沿内长城布防。准备在繁峙县城、砂河之间与日军决战。

就在华北战场十分危急、山西形势岌岌可危之际,八路军向华北抗日前线急速挺进。先头部队第115师343旅和独立团在师长林彪、旅长陈光率领下,急行军日夜兼程向平型关方向进发,9月19日抵达灵丘县上寨、下关地区集结。第115师司令部和344旅在副师长聂荣臻、旅长徐海东率领下,9月23日从阜平直插上寨,与先头部队会合。

平型关位于繁峙县东北边境,与灵丘、浑源接壤,古称瓶形寨,后改称平型关,为长城要口之一,因其地势险要,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平型关北系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连太行山,山峦重叠。中间一条峡谷由东向西穿涧而过。深谷两侧陡峻险要,是平型关隘东通冀西、西抵太原之路。

1937年9月23日晚,第115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进至平型关东南30里的冉庄地区隐蔽,师、旅长带领团、营干部到前沿阵地进行了侦察。24日夜,部队沿山沟崎岖小路冒雨行进,拂晓前抵达白崖台一线埋伏阵地,全师主力部署在公路两翼十几里长的山地。同时派出一支队伍由南向北穿过公路占领一处高地,以切断敌人后路。

9月25日晨,天气放晴。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第21步兵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部队一部沿公路向平型关进犯。前面是100余辆汽车,200余辆大车紧随其后,还有骡马驮着粗口径大炮,最后是骑兵。由于道路泥泞,日军行进缓慢,前后连成一线进入乔沟伏击圈。

7时整,师部下达攻击命令,全线部队居高临下向敌猛击。日军大部分汽车被击毁,蚁聚在公路上的日军人仰马翻、乱成一团。左翼八路军685团随后开始冲击,右翼三营奔向公路北侧高地,夺取了控制公路两翼的制高点——老爷庙。八路军战士冲向公路与日军白刃肉搏,日军动用6架飞机增援也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

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告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大车200多辆,缴获九二式步兵炮1门、机枪20多挺、步枪1000余支、炮弹2000多发、战马50余匹和大批军用品。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这一仗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希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为之后的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赢得了准备时间。平型关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策划:宫爱文 李春平

文字:郭剑峰

图片:白炜明提供

设计:范琛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