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52条,并将其整合在文旅融合、乡村新体验、春和景明三个分主题之下,呈现出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面貌。
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文化带动发展。如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文旅部发布的152条线路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文化因子。与早期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单一乡村旅游形式不同,在“村”游路上了解和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发展方向。152条线路涉及历史景观与文化建筑、农业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村”游之路因文化而多彩。
一是在与历史景观和文化建筑的“对话”中探源中华文明。
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依存,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其中,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特点。
除了丰富的历史景观,乡村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乡土特色。参观古老民居、庙宇、祠堂,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是“村”游的独特优势。那些古道、古井、古庙、古戏台默默诉说着历史,它们的时代价值因游客的关注而彰显。
二是在乡村漫步中走近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
乡村旅游的重点是农业文化的展示,也就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耕生产经验的展示。一直以来,乡村旅游既创新性打造和持续优化农业相关的景点、景区,为游客提供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机会,也注意突出文旅融合过程中的游客体验,让游客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体会农民的辛勤劳作,学习农田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农业文化是乡村旅游文化的精髓,在乡村旅游中形成的认识和体验,能够让人深刻体会到农耕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对中华文明的深厚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文促旅,深入挖掘农业文化,有助于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更具吸引力。
三是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之美。
乡村旅游也是了解中国传统节庆和民俗活动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乡村地区,游客可以参与庆典活动、民俗游戏、传统节日等,在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中,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此外,通过乡村旅游,还可以近距离观赏到传统的民间舞蹈、音乐、戏曲等表演,欣赏精湛的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感受中华文明中蕴含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同时,也使人们更能意识到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卓越贡献,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不过,从整体来看,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并不均衡,一、二线城市近郊发展比较好,但仍有相当多乡村的文化资源禀赋和场景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此外,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形成品牌效应。所以,未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升级,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整合和挖掘,将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和活动中,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借助文化品牌来凸显文化属性,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对文化属性的强调,乡村旅游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展示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和体验,同时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