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大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简称“非遗研究院”)——在太原成立。此举意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山西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化水平。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极为丰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说:“山西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山西非遗是可歌可舞、可感可行的鲜活历史教材。”
山西自2005年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已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系。截至2022年,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9人,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三。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原则的非遗研究院,是整合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相关研究机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传承基地等多方力量,依托山西大学优势学科资源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和利用的综合性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成立,对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程,进而实现非遗保护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对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山西非遗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