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
知天命之年的我,早就知晓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概莫能外。从去年秋天父亲查出癌症晚期以后,医生所谓的保守治疗不过是竭力延缓老人的生命,父亲的一生已然进入了倒计时。2019年12月10日,我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不能言语、不能进食,直至陷入昏迷、停止呼吸,内心悲怆万分。
父亲名叫黄子元,1938年出生于繁峙县安家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9岁丧母,14岁丧父,兄妹5人从小相依为命。父亲的青少年时期是奋发向上的。据父亲回忆,1953年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那年冬天,县里给安家山村派了一名老师,父亲也因此得到了上学的机会,美中不足的是村里老师不会教数学,次年开春,老师介绍父亲到邻村赵家庄村小学就读。
赵家庄离安家山村有五里山路。父亲常常是早上一路小跑去学校,中午赶回家吃饭,饭后又马不停蹄地上学,夕阳西下时再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往家里走,来回共二十里山路。父亲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学校里的刘老师,刘老师爱怜地对父亲说:“你中午不要回家吃饭了,早上来时多带点饭中午我给你热一下,晚上再回去。”一年后,父亲考上了完小,成了安家山村第一个进城念书的孩子。
两年的完小求学生涯让父亲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开拓了眼界。毕业后父亲看着家里的窘况,觉得自己不能再给兄弟们增加负担了,于是想着自食其力走自己的路。但路在哪里呢?路在贵人的帮衬中。师国模大爷是父亲生命中的贵人,那时他在县里当通讯员,碰巧得知太原国营新华化工厂到繁峙县招工人,师大爷觉得我父亲各种条件都符合招聘要求,在他的极力推荐下,父亲得以到太原国营化工厂当学徒工,开始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次大转折。
父亲上班后勤劳敬业,受到了同事领导的一致夸赞。1965年10月,父亲经人介绍与我的母亲结了婚。婚后,随着我和弟弟妹妹的相继出生,父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好在母亲贤惠和善,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帮互助,紧巴巴的小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
我最难忘的是父亲积极进取的中年时光。1974年是父亲生命中的第三次重大转折。那一年,在太原上班的父亲调回县糖业烟酒公司,先后任售货员、出纳员、统计员、物价员、采购员、办公室主任、公司副经理兼加工厂厂长,不论在什么岗位,父亲都奋发向上,勤恳工作,无愧于自己的岗位职责,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事。
我的父亲是一个心存感恩的人,对念书时帮他热饭的刘老师、毕业后帮他介绍工作的师国模大爷都一直念念不忘,对幼少时相依为命的哥哥姐姐他也尽力照顾,对一直伴他左右的母亲更是感激不尽。父亲也是一个不忘初心的人。他常教育儿孙们要时刻谨记自己也是穷苦人出身,不要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还要有好的品格,对人要和气可亲,和朋友相处多想一些别人的长处,这样路才会越走越宽。
然而,家的温暖与爱的支撑无法抵御病魔对父亲的侵袭,暮年的父亲疾病缠身,成了医院的常客。病痛纠缠得父亲瘦骨嶙峋,可即便口不能言,只要有人探望他,他定会伸出手来,与来人拉上一拉以示感谢。
最疼爱我们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家史铁生在小说《奶奶的星星》里写道:“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父亲,相信您已化作天上那一颗最璀璨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后辈儿孙定会牢记您的教诲,先做人后做事,定会以您的品行为榜样,忠厚传家,耕学继世,把您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