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烽火岁月中的信仰与热血
2025年05月19日 08时28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五台山,这座千年佛教圣地,在抗战烽火中化作了红色革命的摇篮。八路军总部曾在此运筹帷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此救死扶伤,五台山僧人脱下袈裟投身抗日,毛泽东主席也曾在此留下足迹。这些红色故事,让五台山的佛国钟声与革命呐喊交织成荡气回肠的乐章。

八路军总部进驻南茹


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

1937年8月,中央军委发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成立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指挥部队开往山西抗日前线。9月,朱德、左权来到五台县城,毛泽东致电朱德:“以五台为中心之晋东北,日寇将以重点进攻,指示115师住于晋东北以五台为活动重心。”朱德、左权亲自到南茹村选定八路军总部驻地,这里四面高山环抱,中间平坦开阔,交通方便,可防可攻。

朱德率八路军总部进驻南茹村后,运筹帷幄,连续指挥了平型关伏击战、切断敌雁门关交通运输线及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等战斗。9月底,八路军总部颁发了《关于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全面部署了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要求各部队组织工作队,深入各地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地方党组织和群众团体,成立民主政权,发展地方武装,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0月底,朱德、彭德怀、任弼时致电毛泽东,提出拟将八路军作如下部署:以平绥路以南、同蒲路以东、正太路以北、平汉路以西为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以晋西北、察西、绥东为晋绥察军区;以正太路以南、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黄河以北为晋冀豫军区,并成立晋西南军分区。部署体现了毛泽东关于占据山西“四角”的战略布局,也反映了我党以山西为依托向平原地区以及全华北发展的指导思想。

随着日军的不断入侵和战场形势的发展,朱德、彭德怀决定将总部南移至正太路以南。10月28日,在南茹村驻扎36天的八路军总部惜别南茹、转战太行。同一时期,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史沫特莱来到南茹村,朱德向她讲述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经验和部署。1938年初,史沫特莱离开八路军总部,回国后美国先锋出版社出版了其著作《中国在反击》,书中第三章《跟朱德的流动司令部在一起》详细记载了这一段史实。

创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总部转移后,聂荣臻奉命留在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彼时的五台山地区,在日军占领太原后四面受敌。国民党政府形同虚设,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加之时至初冬,五台地区气候相对寒冷,而八路军战士身着单衣单裤,部队生存面临极大困难。

此时聂荣臻鼓励战友们:“只要我们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千方百计地扩大人民的武装力量,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这一点上我们比敌人强,而且会越来越强。”此后,晋察冀部队在当地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兵分多路开辟根据地。由于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且政策深得民心,所以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山普济寺宣告成立,并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会上,聂荣臻宣布中共中央军委的任命,由自己担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接着他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动员群众共同抗日。晋察冀军区成立后,司令部驻在金岗库村西南的一处院落里,政治部和抗敌报社驻在离金岗库村不远的大甘河村,部队则大多驻扎在五台山寺庙里。

1938年,晋察冀边区政府从河北省阜平县转移到五台山射虎川台麓寺。边区政府成立后,颁布条例废除苛捐杂税,大大激发了民众的抗日热情。为进一步发动群众,还创办《抗敌报》(后更名《晋察冀日报》),由邓拓任社长。在军事斗争中,大量运用“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术对抗日军。

1938年9月,侵华日军大本营制定“南取广州、中攻武汉、北围五台”的作战计划,调集5万兵力,配备飞机、坦克、装甲车,分多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党政军领导机关奉命转移,临行前,聂荣臻号召边区军民积极投入反围攻的战斗,歼灭来犯之敌。

10月初,日军占领五台县城。11月初,日军袭击晋察冀二分区五大队驻地高洪口,残杀军民30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高洪口惨案”。获此消息后,聂荣臻决心给日军以严厉打击。他分析敌人此次行动属于轻装奔袭,必定很快就要返回五台县城,便命令驻在五台窑头的八路军在日军返途必经之地准备伏击。接到命令后,驻军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于滑石片一带布置口袋阵袭击日军,随后与敌奋力激战,全歼日军5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

白求恩与模范病室

白求恩纪念馆 宫爱文 摄

1938年,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率一支医疗队远渡重洋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军区驻地金岗库村,聂荣臻聘请他为军区卫生顾问,帮助救治伤员。每天天刚蒙蒙亮,白求恩就起身前往根据地的后方医院,给战士们检查身体,工作之余还会给他们读报纸、讲故事。

白求恩到达前线后不久,毛泽东亲自给聂荣臻发电报,指示他每月付给白求恩100元。白求恩当即写信回复:“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来电敬复如下:我谢绝每月百元津贴。我自己不需要钱,因为衣食等一切均已供给……”彼时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医疗器械供应非常困难,白求恩便组织当地木匠制作各种医疗用具,及时解决了很多问题。

为了大力改进战场伤员救治工作,培养更多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白求恩提出抗日根据地应该有一个比较正规的医院,于是亲自倡导设计,将一个设备简陋的医疗所改建成一个配备手术室、消毒室、医务室、洗涤室的外科病室,被大家誉为“白求恩模范病室”。模范病室旧址现存手术室3间,手术室左侧耳房为医务室,右侧耳房为消毒室,东西配房为病房。

1938年9月,盂县牛道岭战斗打响,后方医院按照上级指示决定马上转移,同志们劝白求恩早点离开却遭拒绝,最后直到帮助全部伤员完成转移他才离开。在临别之际召开的群众大会上,白求恩向群众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鼓励大家要把对敌斗争坚持下去。

1939年11月,白求恩在为一名战士做手术时,因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晋察冀边区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题挽词并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共产党员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从此,白求恩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1969年,中共五台县委、五台县人民政府在五台县松岩口村建成白求恩纪念馆。1982年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僧人脱下袈裟扛起枪

当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五台山,僧人们以“出家不出国”的信念挺身而出,积极为战争捐物捐粮、提供住处、传递情报、救治伤员等,使五台山成为僧民共同抗日的基地。

1938年,五台山佛教救国同盟会(以下简称“佛救会”)正式成立,1200余名僧侣参加,成立大会上聂荣臻出席以示支持。佛救会成立后,对青年僧人进行短期培训,将他们组成抗日自卫队,以防御日本侵略者对五台山的侵扰和对寺庙的破坏。新华社专门进行报道,“我们出了家,但没有出国”这一消息在全国宗教界引起强烈反响,对推动全民族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抗日自卫队除了负责站岗放哨、了解敌情外,还会配合地方武装和正规部队对日作战。不少爱国僧人如尊胜寺当家和尚含礼、金阁寺当家和尚含空,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抗日干部,并为我军侦察报告敌情。1939年,日寇进犯五台山台怀地区,僧人自卫队配合地方游击队、八路军在灵境乡一带英勇抗击日寇,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日寇进驻五台山后,自卫队的大部分成员离庙参加了八路军和政府抗日工作。

抗战期间,五台山僧众还积极捐献藏存武器,总计手榴弹500余枚、子弹1200多发、步枪123支、轻机枪1架。1940年日寇侵占五台山,仅显通寺就驻有200余人,昼夜站岗。就在敌人的眼皮下面,一些僧人冒着生命危险与我军抗日政府取得联系,秘密将所藏武器弹药全部献给抗日政府。

毛泽东路居五台山


五台山毛主席路居馆 宫爱文 摄

1948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经岢岚、五寨、神池、代县、繁峙,抵达五台山台怀镇,路居于塔院寺方丈院。彼时,瑞雪初霁,旭日东升,五台山群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佛教圣地沐浴在五彩缤纷的朝晖之中,显得格外光彩夺目,典雅壮观。

在地方干部和老方丈陪同下,毛泽东一行首先游览了塔院寺的大慈延寿宝殿、大藏经阁。从塔院寺出来又走进罗睺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开花现佛”。在罗睺寺的属庙十方堂内,毛泽东看到几尊塑像背后被人掏了个大洞,不禁愕然,忙问身边的方丈:“此为何由?”方丈痛心地回道:“抗战时期,几名僧人为掩护武工队,被日寇发现,惨遭屠戮,寺庙亦被破坏。”毛泽东说:“等全国解放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寺庙和文物,绝不能让祖国的文化遗产受到破坏。”接着又详细询问了寺院的修缮工作和寺僧生活情况,并指示陪同的地方干部要抓紧寺院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走出罗睺寺,毛泽东一行边谈边进入显通寺参观无量殿和铜殿,随后又向钟楼走去。来到钟楼门前,老方丈开启楼门,对毛泽东说:“施主请进,这里就是声及全山的铜钟了。”进到楼内,果然看到一口比人还高的大铜钟悬挂着,毛泽东品读着大钟上铸刻的经文不时向老方丈请教。周恩来请毛泽东用悬在铜钟旁的击木撞一撞铜钟,毛泽东先是看一看老方丈,老方丈随即合掌施礼说:“施主远道而来,撞击铜钟,必能声振寰宇,为寺庙增辉。”毛泽东这才抬手对周恩来说:“我们两人一起来嘛。”“好的!”周恩来上前和毛泽东一起动手推动击木,用力撞响了大铜钟。

出了显通寺,众人兴致勃勃地踏上了通往菩萨顶的108级石阶。老方丈气喘吁吁地赶到毛泽东身边:“老衲老矣,跟不上贵人龙骧虎步了。”毛泽东回首作答:“慢走,不急,我们这两年转战陕北,成天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周旋于崇山峻岭之中,早已习惯了。”进入殿内,毛泽东仔细端详过供奉佛教的造像后,对周恩来说:“佛教文化传入中国近两千年,和儒、道相融,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加以保护和研究。”周恩来点头:“是啊,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今人成就是在历史基础上取得的。我们信仰的马列主义,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毛泽东又说:“几千年来,佛教在哲学、建筑、美术、音乐上取得的成就不可忽视,这是全人类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部分。”

位于五台山普济寺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宫爱文 摄

离开菩萨顶,众人返回五爷庙。在五龙王殿,老方丈介绍说:“这五龙王殿建于清代,殿内主供五龙王,俗称‘五爷’,所以五龙王殿又称‘五爷庙’。传说五爷最爱看戏,对面那座戏台就是专为给五爷唱戏而修建的。清代以来,五台山每年要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庙会,其间这里要唱一个月的戏。”时值中午,周恩来抬头看了看天色,与毛泽东商议赶快下山,午饭后动身前往平山县西柏坡。远处传来口哨声,战士们开始列队集合了。在塔院寺吃过午饭,毛泽东一行告别老僧启程出发。队伍沿清水河南下,经石咀镇,折北转东,过长城岭,出龙泉关,进入河北境内。5月底,毛泽东到达西柏坡,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会合,胜利完成了中央机关的伟大战略转移。

五台山的红色记忆,涵盖八路军的枪声、白求恩的手术刀、僧人的呐喊、领袖的足迹,它们共同书写了这座名山的血性与担当。今日的五台山,不仅是青烟缭绕的佛国,更是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诉说着“信仰如山,家国在心”的永恒真理。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