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静乐历史拾遗
2025年01月14日 08时44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一口铜钟的迁移史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发现一口明嘉靖年间静乐县娑婆乡羊寨寺的大钟,有学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还原了基本史实:明朝时静乐县盛传白莲教,嘉靖年间白莲教在大同等地举义反明,其头领就是静乐人吕明镇及其徒弟赵全,他们失败后潜入河套地区,投靠了当时强大的蒙古部落,后又偷偷把内地汉民带到河套地区筑土墙、修房屋,建起的城叫“板城”,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赵全由于有文化、善计谋,在蒙古部落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宠臣,多次率兵南下掳掠山西等地。

《山西通志》记载:“嘉靖三十四年邱富日夜道谙达,静乐县妖人庐山佛等许为内应,可以图。”羊寨大钟大概就是这个时候被蒙古军运到了河套地区,究其原因,可能是出口外的人思念家乡,又或是他们试图用钟声传递信息。根据这段史实推测,静乐人或许是最早走西口的人,正所谓“先有静乐人,后有十三娘子城(呼市)”。羊寨钟见证了蒙汉民族交往融合的历史,另外它的存在也证明如今静乐县娑婆乡一带宗教色彩浓烈是有历史渊源的。

一个地名的变化史

《山西通志》记载:“明洪武五年,元之宗室四大王遁入静乐岢岚山中,聚众结寨自固,太原指挥程桂等击败之,追至龙尾庄,四大王遁走,获其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送京师。”《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三年五月)山西忻州官安时敏、静乐县丞谭章等私通元四大王,阴泄军中消息,欲为乱,事觉诛之。”当时抓捕四大王屡屡不成,是当地人通风报信的结果,因此后来在明洪武制诰中就有了这一条:“通风报信者重罪,告密者有功。”

《山西通志》记载龙尾庄在静乐和岢岚交界处,这里洞穴众多,森林密布。而今天静乐岔上村有一条沟叫龙王沟,位于沟尾的夺大坪正处在静乐和岢岚交界处,这里沟大谷深,可以推断此村就是历史上的龙尾庄。史料中关于静乐的记载较少,《静乐县志》曰“元时静乐麒麟遍野貔貅遍地,藏富于民,民风好讼”,还记载了明代静乐修建马王庙所用木材来自永安镇元大庙;《元史》亦云“阿支吉大王建河北路元帅府于永安镇”,民间评价永安镇——“东镇西镇永安镇,比得上太原小村村”。(李世泽)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