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卧辙吟》的廉政文化精髓
2024年12月31日 08时59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武访畴为其母朱氏所修的节孝牌坊

近日,原平市一位收藏家发现一本书名为《卧辙吟》的诗集,印证了一代廉吏武访畴的清正行迹。

武访畴,字受之,号芝田,山西崞县(今原平市)人,祖上原居芦庄村,清道光年间迁至阳武村,世代耕读传家。其父武烈是一名秀才,英年早逝,仅留茅舍数间、薄田几亩。少年武访畴在母亲教导下一边放羊一边读书,18岁中秀才,后考中进士,任陕西清涧、米脂、镇安、咸宁等地知县,因政绩卓著擢升孝义同知,又仕凤翔、汉中、潼州、西安等府。在丁祖母忧期间,武访畴曾主讲书院,门下生员入仕者众多。

清咸丰年间,武访畴升为陕西分巡延榆绥兵备道加盐运使,署理延平府、榆林府和绥德州要务,却因丁母忧决意辞官不仕。之后他开始兴办教育,主讲汾州西河书院多年,其治学之严谨为世人称道。武访畴晚年返回家乡著书立说,有《求益斋文集》《试帖偶存》《宦迹记略》等存世。

新发现的这册《卧辙吟》为竖排纵写版本。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卧辙吟》,第二部分是附录。《卧辙吟》由序、正文、跋组成,共收录各界士绅赠诗百余首以及武访畴回赠诗8首;附录部分收录武访畴自撰五言长诗《廉吏行并序》以及亲朋好友唱和诗11首。

《卧辙吟》中有亲朋好友撰写的题词23首、送别诗4首,清涧县邑绅赠别诗39首,书院生徒赠别诗32首,以及武访畴的回赠诗《留别步原韵》8首,每篇均感情真挚,文采飞扬。附录的11首《和廉吏行》,由马国翰、陈僅、黄爵滋、曹楙坚等官场杰出人物所作,表达对武访畴的崇敬之情。整册诗集总计收录诗作119首,涉及作者78人,从第三者角度反映武访畴为官清廉、严于律己的品格,不仅具有较高收藏价值,还有现实教育意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史资料。本文择其几首为读者介绍。

易世泽,字润之,号雨民,曾任陕西候补直隶州州判、凤翔县县丞、朝邑县知事、朝议大夫等职。易世泽任职地大部分在陕西一带,与武访畴共事多年,十分敬重他的清廉作风,故写诗记述二人的深厚情谊:“昔年沆瀣溯同门,话别苔岑水有源。幸得题签逢老辈,灵光鲁殿古称尊。澄清涧水比官声,童叟新词次第赓。共列程门邀樾荫,循声入耳也堪荣。”

赵启春,字晓园,崞县人,乾隆年间兵部主事赵来震之子,任安徽当涂县知县,著有《飞鸿书屋文稿》。武访畴曾拜赵启春为师,赵启春对他很是偏爱。听闻武访畴官声颇佳,赵启春感奋之余,欣然命笔:“颂声传入九重天,珍重邑侯百里贤。为爱乐郊矜雁集,旋看乔木兆莺迁。硬黄只载参军纸,清白惟馀太守钱。卧辙吟哦听不绝,寄来逸韵尚悠然。”

李畹,字翠亭,福建人,清嘉庆年间进士,笔峰书院建立后曾任山长。有感于武访畴在清涧县任职时对书院的关怀和支持,李畹题送别诗赞道:“旨酒劝酬消鄙吝,奇文欣赏识根原。才雄大笔能扛鼎,力挽颓风欲改辕。此日盟心臣蹇蹇,数年沛泽子元元。仁声德教真堪羡,还幸临岐赠九言。”

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济南历城人,清代文献学家、藏书家。他自幼随父在山西读书,学习勤奋刻苦,少年时就显露出文思敏捷的才能。道光十二年(1832年)考中进士,发陕西任敷城、石泉、云阳等地知县,后升任陕西陇州知州,咸丰年间因病辞官回乡。其诗云:“钦君廉吏品,寄我廉吏诗。雒诵再三过,想见当官时。诵经致其用,教养父兼师。俭德本唐俗,清节严素丝。不存志温饱,但廑民膏脂……笃实扩心学,纷藉腾口碑。芳名妇孺颂,骏誉邦家驰。上游交荐擢,迁任商山陲。攀辕而遮道,缱绻路之歧。廉吏使人恋,廉吏使人思……”

曹楙坚,字树蕃,号艮甫,江苏吴县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湖北按察使,任内死于太平军之乱,著有《昙云阁诗集》。其诗曰:“治行之所感,影与形相随。皎然玉壶冰,方寸不可淄。百里地虽小,厥职在抚绥。长官苟不廉,民困安能支。听断亦须才,纤屑争团丝。翳余同岁生,为宰多设施……”

黄爵滋朝服像

黄爵滋,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县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官至礼、刑二部侍郎。鸦片战争发生后,他奉旨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问题并视察海防,其间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一时以为清流眉目”,道光帝赞道:“非汝痛发其端,谁肯如此说话。”黄爵滋在陕西任上与武访畴有过短暂交往,深为其德行折服,慨然吟咏:“江海波浪逐,河岳风云随。尘途三万里,素衣真化缁。采风切咨询,悯俗念扶绥。读君《廉吏行》,语重词无支……孙生介石志,李生冰雪姿。潘生著作手,素抱慎自持。但愿二三子,相与共勉斯。懦吏民弗畏,酷吏民靡遗。譬如驭六辔,缓急斟酌之。他时循吏传,令名千载贻。”

武访畴为官清廉,是清代负有盛名的贤吏,徐继畬曾评价他“芝田以名进士作吏关中,循廉之声溢四境”,王堉赞其“观察内艰归里,以清风两袖,主讲吾汾之西河书院”。武访畴任知府后,同乡赵光搢在其手下当知县,因贪婪财富被乡绅和百姓告发。武访畴严厉呵斥,并令他尽数退赔。其实,武访畴的心迹在五言长诗《廉吏行(并序)》中表露无遗:“吏仅以廉著乎,吏而廉,是但能洁己,未必有禆于人也。然吏不以廉著乎,吏而不廉,是尚未能洁己,安望有禆于人也。故欲为循吏,必自廉吏始。虽然为廉吏难矣,为瘠缺之廉吏更难,然吾谓惟缺而瘠,则愈不容以不廉也。清涧为陕右著名瘠缺,甲午春,余莅斯邑。甫下车即以清白自矢,惟是艰窘之状,支持实难。爰作廉吏行以道其真况,并用以自箴。迄今历俸四年,瓜代将及,抚衷自问,惭无善政及人,独廉之一字,颇与初心不谬。虽两袖清风,一肩宿债,而梦寐固怡然自适也。因存之以俟,夫超乎廉之外而不仅以廉著者,更有以教我焉,是则余之厚幸也夫。”

这段序文说理透彻,言简意赅,论述了廉洁自律对为官者的重要性。文章指出,要成为一名忠诚勤勉的能臣,必须从做廉吏开始,尤其穷乡僻壤之地的官吏,更应该廉洁奉公。序文最后,武访畴对自己在清涧任知县的境况进行小结,表示自己很惭愧没有为百姓创下更多政绩,只是在廉洁从政这一点上,没有忘却初心。

屈原咏橘明志,陆游借梅抒怀,于谦自比石灰,郑板桥以竹言情,古代的清官诗大多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白志节,而《廉吏行》则是直抒其志,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全诗如下:“读书二十载,骥尾幸追随。折腰为五斗,奔走抗尘淄。宦游入关辅,绾章州隶绥。山城本瘠壤,清苦力难支。债台无计避,积累棼于丝。典衣给分润,何敢矜宏施。飞语任相刺,宅心信匪私。人言何足恤,但念双重慈。甘旨却供亿,最作良有司。录膺六百石,勿忘黄齑时。懔懔怀明发,辗转费思维。倘欲效贪吏,惟恐天理亏。仍欲作廉吏,奚免世俗嗤。贪吏虽易效,暮夜岂无知。廉吏纵难作,寸衷尚未欺。无欺心自乐,梦寐甘如饴。从此绝辗转,那复更游移。泠泠清涧水,可以疗吾饥。皎皎笔峰月,可以照素期。醝鱼味即美,羔羊节自持。玉壶一片冰,我心亦如斯。听狱思无枉,抚字求勿遗。惟知念民瘼,金贝焉用之。清风矢刻励,不负祖德贻。”

一册《卧辙吟》囊括多人对武访畴的赞誉之词,可见其高尚人品,一唱一和间所蕴含的廉政思想,更可见中国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廉政文化精髓,至今仍有教育意义。(杨晋生)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