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秀容书院:“三晋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高地
2024年04月09日 09时03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忻州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临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由于地处险关要塞,且多为历代郡、州治所,这里人杰地灵,商贾往来频繁,是兵家必争之地,故有“晋北锁钥”的美誉。

忻州古城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省塞外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内迁于今忻州市境内,置新兴郡并九原县,筑九原城为郡、县治所。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重镇,忻州不仅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等知名旅游景点,还是古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白朴的故乡,可谓文化气息浓郁。1775年,时任忻州知州的鲁潢带头发动乡绅捐款捐物创办书院,又因旧时忻州曾设“秀容县”“秀容郡”,取“容仪机鉴”“姿容秀美”之意,故将书院命名为“秀容书院”。

鲁潢,字守原,江西新城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任忻州知州。他在任期间,“历三年,部署颇悉,狱讼较稀,始锐意于此,而思创为之”,决心创建书院,取名“秀容书院”。鲁潢在书院建成时曾亲自撰文勒碑,对自己创办书院的初衷及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他认为教化百姓是地方官员的重要责任。

为解决经费问题,鲁潢召集忻州有名的绅商开会,号召大家主动捐资兴办书院,到会绅商纷纷表示同意,踊跃认捐并竭力宣传,最终共募得四千余两白银。除兴建书院外,鲁潢又将剩余钱财存入典当行生息,供书院长久之用,解决了书院的生存问题。两年后书院建成,聘请崔嶫为山长兼主讲师,负责书院的教学工作。

鲁潢精心为书院选址,最终确定在州治西南最高处,原忻州儒学旧址文昌祠旁办学,此地居高临下、俯瞰全城,堪称学家的风水宝地。鲁潢还将忻州奇村一块公地无偿划拨书院作为学田,用于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可以说,秀容书院的成功创办和最初的稳定发展,离不开鲁潢一心为民、身体力行的细致安排和长远规划。

鲁潢其后,多位忻州知州积极推动、有力保障秀容书院的持续发展。据史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知州福敬带头鼓励捐资重修书院,添建房屋、牌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直隶天津举人华典任忻州知州时,“值军兴、羽书旁午、供亿浩繁、禁浮冒、惩奸蠹”,而且他还“尝捐廉增书院膏火”,为生员的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清咸丰十年(1860年),知州张其恕募铜七千缗,以资助诸生考试,谓之“宾兴”,有力推动了书院的发展。清同治八年(1869年),在忻任职的直隶景州人戈济荣“改定章程,膏火奖赏,以每次甲乙为断,另添课诗赋一次”“因课生童无多,又复谕令续捐增加奖赏”“住院肄业者亦无定数”。清光绪四年(1878年),方戊昌升任忻州知州,多方筹资募捐,倡导尊师重教,使书院的教学和管理迈上新的台阶,得到新的发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秀容书院改称“新兴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又改为“忻县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先后成为忻县师范、忻县地区文化艺术学校、忻县三中、忻州第一职业中学的校址。

秀容书院建成后广开院门,揽诸贤以强师资,招众生以育人才。书院设有山长一人总理院务,又聘有负责教学管理的教习数人。书院历任山长今可考者有崔嶫、薛河东、赵宗先、董宇炜、郝椿龄、米毓瑞等人,皆为一时的博学与厚望之士。崔嶫是鲁潢在创院初始聘任的首任山长,清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官至郑州知州、大理寺右评事、礼部仪制司郎中,因父母年迈无人抚养辞官归乡,到秀容书院任教,德高望重,人称“乙轩先生”。地方名儒郝椿龄,出生于清道光初年的一个书香世家,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破格委以知县,不久改就教职,补山西蒲县儒学训导,数年后告归故里忻州,在家设帐授徒,光绪初年应邀参与编纂《忻州直隶州志》,担任参订,又被聘为秀容书院山长兼讲席,任职二十余年。

秀容书院打破对招生名额的限制,广纳良才,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入学求教的机会。当时书院所教主要为“四书五经”等,改为“新兴中学堂”后增设数、理、化等自然科学课程,通过严格考核确定学生等次,并与补贴、奖励挂钩,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一时之间出现“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盛况。正如《新建秀容书院碑记》所载:“人文蔚起,科甲蝉联……多士汇征,为屏为翰。”

2017年1月,秀容书院旧址作为忻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修复改造,“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秀容书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绽放出新时代的华彩。

如今的秀容书院西高东低,是一座现存规模较为可观的书院,总体布局由下、中、上三院组成。下院有白鹤观旧址,拾级而上即为中院。中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由北之柏树院、中之枣树院、南之槐树院三院组成。正中为过厅,后面青碧琉璃瓦覆顶的主建筑,就是当年文人学士祭祀供奉文昌星的文昌祠,该祠左右为配房,南面有戏台,入间最深檐下有廊。古柏与古祠相映成趣,使得院落里到处洋溢着悠远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上院面积不大,但却是秀容书院标志建筑所在处。过“通天衢”牌楼沿坡而上,南为八角亭,北为六角亭,中为四角亭。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三米,亭高约九米,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八角亭的高度略低于六角亭,相传是当时的知州因公务之余思念故乡老母而择高地所筑,时人有感于其孝心,故将此亭命名为“望萱阁”,旧以“萱堂”代指母亲。

作为忻州乃至山西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秀容书院是目前山西省唯一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它既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又是清代教育文化在忻州发展的一种体现。2021年,秀容书院博物馆在新修复的秀容书院下院揭牌运营,设有“秀容弦歌”“前贤遗珍”“百年风华”“九原文脉”四个主展区。这里承载了忻州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洗礼和传承,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与人物于此处交汇,留下真实的历史图景和文化遗存,成为“三晋文化”展示和传播的又一高地。(杨 皙)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