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长城上特殊的防御设施
2023年12月18日 11时05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宁武大水口刁口 胡建丰 摄

在修筑长城的历史进程中,这项庞大而复杂防御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为了达到最佳的防御目的,充分利用建筑工艺的特性,扩大防御外延,丰富防御内涵,提高防御功能,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才能和文化智慧,在特殊的地段和长城点段,创造性地修筑了一些特殊的防御设施,起到特殊的防御作用。也许在明以前的长城防御中也有这种设施,但由于建设年代的久远而暂未发现,现在特殊的防御设施多保存在明长城段落。

暗 门

暗门也叫突门,是长城防御中的一种隐秘工事,一种由城墙内通往城墙外最为秘密的出口。出口呈窄洞形,在城墙里面底部打一个幽窄的洞,洞口一般宽0.6米至1.6米,高1.5米至2.5米,其中最窄的仅容单人、最宽的可通马匹对行。在建筑结构上,暗门可分为石板、木质过梁式和砖、石质拱券式。洞的底部即为长城外墙,外面用一层薄砖或石片砌上,表面看和城墙一样,让攻城者无法分辨。

在外墙未被击破的时候,暗门完全呈隐蔽状态。打仗时一旦需要出兵制敌,里面的士兵可以迅速击碎表层墙,就跟鸡蛋破壳一样,士兵破墙而出,侧面夹击敌人,甚至可以把火炮从暗门推出来击退敌人。

从暗门的修筑可以看出,长城除了防御入侵的“边墙”功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封锁下的隐秘通道,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深厚博大的规划思想。目前我国明长城上已发现了220多处暗门,偏头关、雁门关都有暗门的遗迹,史载偏头关一线有暗门近10处。

刁 口

刁口是长城上的一种军事瞭望设施,从现存的长城遗址看,只有明长城上有保存。宁武县阳方口镇大水口堡附近的一个刁口,是全国长城沿线唯一保存下来的刁口。

刁口的建筑形制是在长城内侧,紧靠长城修筑了一个微型小堡,驻扎古时的“通信兵”。在与堡对应的长城墙外筑有一个特殊的马面,表面看与普通的长城马面无异,但这个马面是空心的,实际上成了一个袖珍的城堡。在长城内侧小堡内的墙体底部挖了一个穿墙小洞,直通墙外的空心马面中间,这个空心马面外墙上端中央留有一个豁口,宽和高在50厘米左右。

马面的功用为:长城内侧微型小堡驻扎的兵士在执行任务时,穿过墙体底部的小洞,到了长城外侧的空心马面内,再通过垂直的绳梯,攀上袖珍小堡顶端,头部在小豁口内瞭望长城外的敌情。如果兵士站在城墙上瞭望,会被长城外的攻城者发现,遭到箭簇的攻击,呆在这个空心马面内瞭望就不易被发现。如有敌情马上回报相距300米的大水口堡的守军,大水口堡守军再报告相距5公里的宁武关守军。

刁口是一种很科学的发明,充分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聪明智慧。1999年,笔者陪同中国古建泰斗、长城专家罗哲文、郑孝燮到大水口长城考察,把二位老人引到刁口前询问是什么设施?有何作用?罗老一看非常激动,说,这叫刁口,是全国长城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刁口,随即讲述了刁口的瞭望功用。

火路墩

火路墩是长城防御中的一种保护通讯设施的军事设施。在长城防御过程中,需要传递信息,汇报军情,沿长城修筑有成百上千座烽火台,也叫墩台、烽堠,按俗话说的五里一墩、十里一台摆布,编织成若干条“火路”,即传递烽火信息的线路。若有敌情,在距敌情最近的墩台点着狼烟,然后一个墩台传递到另一个墩台,直至传到省城,或者传到九镇总兵所在地。

在这一连串的单体火路墩台中,另有一种特殊的墩台,即火路墩,也叫首发火路墩。它是在普通的墩台外加筑了一道围墙,呈圆形的袖珍城堡形状。围墙上券有小门洞,可供出入。在这袖珍城堡内盖有房屋,可住三五名守墩的军士,有守墩人轮流值班,日夜守候。这种火路墩的位置多坐落于地势险要、敌虏易犯处。现存数量不多,偏关县二边和内边、河曲县的黄河沿岸保存较多,神池县马头山亦有保存。

帮 城

帮城是一种罕见的长城防御设施,是在普通的四边形城堡的上下两端又扩围出两道围墙,中间为“口”字形城堡,上下两边又各加出一道城堡,将城堡扩大为“目”字形,由外帮城“帮助”主城墙加强防御,巩固了城堡的安全,即使有敌情,帮城可以缓冲敌人的进攻。这种形式并不多见,截至目前只发现偏关县老营城有上下两道“帮城”,成为中国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唯一。

悬 楼

悬楼,即为战台,是建筑于城堡顶端的一种攻击设施,形状如同楼房宿舍中悬空突出的阳台。它悬空突出于城墙顶端,守城兵士站在悬楼上,一可观察城墙底部是否有人攻城,二可居高临下射击躲在城墙底爬墙攻城的敌人。全国长城沿线重要城堡中皆有悬楼,但以偏头关老营城为最,这里是山西镇总兵所在地,该城头上原有10座悬楼,是全国长城防御体系中有悬楼的城堡中最多的一处。

水 门

水门是在长城过沟谷的时候筑有一个坚固的门洞,长城从洞顶经过,溪水从洞口流出。为了防止敌人穿过水门入侵,在洞内又安装了铁制栅栏,不误雨水流过,人却不能通过。这种水门较为普遍,其中规模最大者有辽宁省绥中县新台子村附近的九门口长城,还有山西省宁武县阳方口村的宁武水关,皆为九座水门洞,雄伟壮观。偏关县老营城外的长城通过关河亦建有三座水门,上建重楼,为一大风景。水门密集处为偏关境内黄河边上的水门,众多流水的沟谷都通往黄河,长城跳过沟谷都建有水门。由于沟谷较为幽窄,只券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门洞,长城墙体成为门洞的券顶墙。其中天翅湾水门保存最为完好,一个尖峭的门洞夹在幽谷之间,两端为陡峭的绝崖,黄河边墙从洞上经过,惊险可怖。 杨峻峰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