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频道>>文化>>正文
长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2023年06月20日 11时24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开栏语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长城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具备这“五性”。忻州是我国的长城大市,以长城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可为。在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刻,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忻州段的建设正迅速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年内全部贯通。还有第五届中国长城论坛将在忻州举办,忻州长城博物馆也在年内落成。2023年的忻州,真是一个长城年,忻州日报社和忻州市长城学会联合推出“话说长城”专栏,陆续刊登以忻州长城的研究、宣传、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题的长城知识和长城故事,以推动忻州的长城文化旅游建设。

春风不度玉门关之玉门关小方城。杨峻峰 摄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是中华民族的古建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古代,它是一道庞大的军事防御工事,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在当代,已经升华为一种精神符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长城进行了科学的定性:“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人们说起长城,马上会想到那是一道长墙。其实,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我们常见的关城、古堡、烽火台、堑壕,以及和长城相连的山险墙、河险亦属于长城的防御体系。

长城是什么时候修的?其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清朝统一后在山西等地亦有少量修筑。

长城究竟有多长?将我国各个时期所筑长城的长度加起来,约有5万多公里,因此有“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之说。前些年国家文物和测绘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长城资源进行调查,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长城的墙体、壕堑、界壕、墩台等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这是经过调查了的数字,是一个不完全统计,实际数字比这要大得多。

中国的长城资源分布在哪些地方?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湖北、青海、宁夏、新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体量最大的是内蒙古,一是修筑朝代最多,有12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二是长度最长,历代长城相加总里程约1.5万公里,占全国长城总长近三分之一;三是修筑历史最长,前后跨越2000多年;四是分布地区最广,遍布内蒙古全境12个盟市约80个旗县区。山西也是全国的长城大省,长城分布于9个市40余个县市(区),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

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结晶,是古建瑰宝,我国对这座体量最大的文物非常重视,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这重要点段的构成以秦汉长城、明长城为主线,与抗日战争、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关联,以及具有文化景观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段落、重要关堡、重要烽燧,共计83段/处。其中秦汉长城重要点段12段/处,明长城重要点段54段/处,其他时代长城重要点段17段/处。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这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至关重要,古老的长城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杨峻峰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