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古城秀容书院举办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之——“保护传承忻州文化 绽放非遗绚丽色彩”宣传展示,全面展示忻州市近年来非遗保护成果,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与有形易见的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遗”属技艺、艺术、信俗之类的活态文化遗产,高度依赖个人的经验传承,流变性、脆弱性较强。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一些“非遗”远离日常生活,“养在深闺人未识”,渐渐失去生存土壤而灭失。因此,保护好、传承好“非遗”的一个关键,就是努力挖掘其多方面的内涵和价值,使之融入现实生活,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公众对“非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这是一个层进式的关系:参与其中,才会有所收获,进而产生认同,才会用实际行动支持“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如果把“非遗”比作鱼,那么火热的现实生活就是水,鱼在水里才能保持鲜活的状态,离开水就不可能生存。
群众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群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到婚嫁丧礼,小到穿衣吃饭,它们以各种形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它们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取内核,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能更好地吸引群众的参与,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做出实际行动。我们要利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非遗的保护和继承,让更多的群众通过不同形式的参与对忻州非遗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保护、传承的行列。 赵维祯
图为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游客在忻州古城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精美的核雕,独特的陶艺……游客沉浸其中不亦乐乎。各种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项目,为古城增加了底蕴。 (记者 庞丽芳 摄)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