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东南7.5公里韩岩村。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葬于韩岩村元氏先茔,同他的曾祖父元春、祖父元滋善、父元德明、叔父元格,以及长子元抚、长孙元若祖,构成了元氏家族庞大的墓群。距今七百多年,经过历代修葺,元墓保存完好。
墓区分墓地和野史亭两部分,坐北朝南,面积约4096平方米。墓地东西33米,南北67米,墓前有三间享堂,附近杨柳葱茏,一冢居高,墓周砌石,翁仲石兽分列。野史亭又名青来轩,创建于元代,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东西宽144米,南北长171.7米,占地面积2.47万平方米。野史亭筑于高1.7米的高台上,六角攒尖顶,亭内正中有线刻元好问像,两侧有元好问亲笔书写的石碣2方。野史亭主要是元好问当时编史时为存放资料在其庭院中所建的一座房,原址原建筑已不复存在,六角亭是后人为了纪念元好问先生,在墓地旁新建的一座亭子。“野史亭”虽属近代建筑,但设计奇巧,在传统木建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雕梁画栋,颇为精致,与整个墓地相配,显得十分合理。另墓地保存有元、明、清历代碑碣25通。
1962年,元好问墓及所属野史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自墓地作为旅游区开放以来,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仰慕遗山先生之风范,追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业绩,使这位中国古代的诗人、文学家的英名流芳千古。
元好问(1190─1257)号遗山,字裕之,幼聪慧,擅诗词,祖籍忻州,是金元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后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著有《遗山集》、《中州集》十卷、乐府一卷等。 李涛整理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