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紧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柔性引才政策支撑,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对接。2023年以来,全市柔性引进博士、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271名。
修订忻州市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提出10条含金量高的政策,从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才荐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县级同步跟进、及时配套。出台“一事一议”支持人才发展实施办法,研究制定“桐欣英才”卡服务指南,将符合条件的柔性引进人才纳入人才服务范围。
针对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选聘“科技副总”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面向重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2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发布岗位需求,两批共选聘29名“科技副总”,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本地产业实现深度对接融合。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资源。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30余所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与26名院士建立沟通机制,与56名领军人才建立柔性合作关系。
高标准打造科创驿站,设置科技研发平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企业孵化基地、中试基地4大功能板块,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链接机制。2024年挂牌以来,集聚创新团队35个、科技人才280余名。驿站组织科技人才小分队深入企业技术问诊600余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6项,实施科技项目32项,申请专利32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5亿元。
(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