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县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力量薄弱、体系不健全的难题?宁武县携手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给出的“校地合作”答案正转化为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坚实力量。2024年6月,双方正式启动“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研究”项目,以高校专业力量对接县域教育需求,通过一年深耕细作,为全县84名中小学心理教师铺就专业成长之路,成功破解县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弱、机制散、资源缺”的发展困境,为山西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精准施策,高校资源破解县域心育痛点
“部分学校有心理教师但专业性不足,有心理咨询室却利用率不高,超半数学校面临‘无专业师资、无规范机制’的双重难题。”宁武县与忻州师范学院项目组在前期调研中,精准把脉当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阶梯式分布”的突出问题。立足这一现实,在国家和山西省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政策指导下,量身定制“线上+线下,分层推进”的系统化行动方案。
线上课程筑基强能,项目组精心打造涵盖教学指导、理论发展、辅导干预三大模块的39节线上课程,总时长达1055分钟,参训教师人均学习时长超604分钟,实现专业知识全覆盖;线下入校精准赋能,专家团队多次深入宁武县中小学,针对性指导心理建档、危机干预等核心工作,破解一线教学实操难题;实战竞赛锤炼本领,全程指导全县23名教师参与宁武县首届“德育杯”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以赛促教提升实战能力;外出研学拓宽视野,组织骨干教师赴杭州市滨江区开展专题学习,为构建宁武特色心育体系注入先进理念。
深耕细作,县域心育实现从“散”到“聚”的蜕变
一年的校地协同发力,让宁武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迎来质的飞跃。阳方口中心校专职心理教师燕艳红深有感触:“参与项目后,学校心育工作逐步规范化、专业化,我不仅收获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找到了属于心理教师的‘精神家园’,感受到专业共同体的温暖与力量。”
宁武县职业中学的转变更具代表性。“依托项目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积扩容300%,构建起‘教学——活动——咨询——疏导’一体化硬件支持体系。”该校副校长陈玲介绍,在高校专家一对一指导下,学校梳理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库、活动方案集等系列资料,形成“动态追踪——课程设计——活动记录——问题干预”的完整工作链条,成功破解教师在课程设计、个案干预、危机处理等方面的20余项困惑,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从碎片化向系统化的全面转变。
长效赋能,打造可复制的县域心育“宁武经验”
高校的“输血”功能正转化为县域教育的“造血”能力。在今年召开的忻州市心理工作研讨会上,宁武县教育体育局思政股股长项利军的汇报给出亮眼成绩单:在忻州师范学院专业支持下,宁武县已初步建成“一校一室一师”心育网络,培育出10名骨干教师种子队伍,形成了“高校赋能、县域推进、校校联动、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如今,这支经专业培育的心理教师队伍,正成为守护县域学子心灵成长的“主力军”;校地协同搭建的专业成长平台,让心理教师不再“孤军奋战”。宁武县与忻州师范学院的实践充分证明,地方高校的专业优势与县域教育的迫切需求精准对接,能够释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巨大动能。未来,宁武县将以骨干教师种子队伍为核心,持续辐射带动全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让“宁武经验”为更多县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让专业的心灵守护惠及更多少年儿童,为山西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温暖底色。
(任丽婵 梁嫱)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