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岚县以“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多元共治”三维联动路径,推动力量在基层聚合、资源向基层下沉、矛盾在基层化解,纵深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变“单兵作战”为“协同共治”
党建引领,科学布局。纵向建机制促落实,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制定治理方案,厘清治理路径,高效运转、紧密协作,形成县委抓乡促村、乡镇党委抓村落实、村级创新推动的三级联动工作责任体系;横向抓班子带队伍,“减上补下”为乡村增编156个,配备社区工作人员97人,130名到村工作大学生深入基层化解矛盾,聘请9名专职调解员充实到乡村调解组织,清理规范借调乡镇干部。组建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信访与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等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疏通基层治理工作脉络。
精网微格,细致服务。以“党建+基层网格治理”的切入思路,把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前端触角”,维护和谐的“第一阵地”。在社区,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网格治理体系;在农村,建成“行政村党支部(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三级网格治理体系,打造集日常排查、矛盾化解等功能为一体的“全要素网格”329个,“多网合一”统筹管理,将网格管理与数据平台贯通,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对网格内“人、房、物、事、组织”精准管理,建立网格治理管理运行、服务保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不出网格”。广惠园社区构建“网格员探视+应急呼叫平台服务+监护人照护”的独居老人守护模式,为独居老人配发智能手环,用“网格+信息化”手段实现一键呼叫。
综合平台,一站“解纷”。秉持“因地制宜、实战实用、便于群众”原则,搭建“1+6+10+N”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实体化平台,以大数据治理平台为重要抓手,集网格调度、法律服务、信访接待、诉讼服务、12345服务、综治服务等六个服务中心为一体,建立10个乡镇、10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并推动建立“土地、医患、劳资、交通事故”等N个行业性调解组织,健全接待、登记、调解和分流转办等规章制度,做到一般矛盾“即办即走”、复杂矛盾“联调联处”,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建立机制,创新模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构建工作联动机制。健全协商议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矛盾纠纷化解奖励、跟踪督查问效等闭环机制,压实排查化解主体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县乡两级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和20个政府职能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制作公示牌,公布姓名、职务和电话等信息,规定矛盾纠纷一家受理、各家响应,随叫随到、分工负责,形成各部门齐心协力调解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格局。
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坚持把接访走访群众视作考察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大考场,将领导下访、常态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督办落实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县处级领导每月接访1次,县直部门领导定期接访,乡镇领导干部每周接访1次,村居干部每日接访,形成“一把手带头抓”“关键少数”主动上,层层有责、层层担责的刚性约束机制。
创新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常态化开展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探索“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治理新路,智能化深度嵌入网格化,“大数据”是手段支撑,“网格化”是方式载体,“铁脚板”是力量作风,三者结合使98.1%以上的各类矛盾和安全隐患在网格内得到发现处置。宋家沟派出所推行乡镇党委、政府主导、网格员主责的分级分层网格管理,将全镇划分为25个网格,织密“人防+技防”的防控网,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连续5年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集体,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多元协同,共融共建,变“袖手旁观”为“群策群力”
加强资源协同,持续推动人、物、财向一线下沉,全覆盖构建“包抓领导+基层党组织+共建单位+群众代表”四方联动治理共同体,达标打造10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小区党组织、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覆盖率100%,孵化社会组织12家,引导5家社会组织入驻社区,41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基层矛盾化解,培养3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三方联动协调机制,推动“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同主题党日、“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结合,引导群众主动说事、相互评事、协调理事,构建乡村治理良好秩序。全面推行“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依托“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党员领单”服务模式,桃花洞社区修缮小区楼顶7000余平方米,解决楼顶漏水问题这一民生大事,切实把群众“心结”变“心解”。
加强科技赋能,建立集“数字化+网格化+法治化”大数据中心,将政法、信访等20多个部门的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成“一张网”,县乡两级和有关部门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梳理,实时感知县域态势,精准分析研判,精细预警处置,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纵向贯通、各部门之间横向联通的信息化网络治理。推进平安智慧小区建设,全面提升治安防范能力和群众安全感。
加强法治保障,让“最了解”与“善调解”同向发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矛盾。组建由社区干部、离退休法官、民警等组成的调解队伍,开展“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行动,配备村(居)法律顾问104名、“法律明白人”312名。加强普法宣传,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六进”活动,主动上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工作,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注重专业团队办专业事。聘请“有经验、有威望、有人脉”的老干部组建专业人民调解团队,调解各类重大纠纷200余件,一大批民生梗阻问题得到解决。(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