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山西繁峙晋绣坊以非遗文化为媒,开启了一场跨越高校与人才市场的“双线行动”。在一个月内,晋绣坊先后走进清华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及山西太原人才智力交流大会,通过展示非遗技艺、对接高校资源、招募专业人才,探索出一条“非遗进校园+技能展示+人才引进”的创新路径。
高校舞台展非遗魅力:从清华到忻师,文创与教育碰撞火花
9月22日,晋绣坊亮相清华大学“人到山西好风光”忻州专场活动,以精美的晋绣非遗文创产品向高校学子展现山西地域文化的精湛技艺。繁峙绣娘现场演示的刺绣工艺吸引众多师生驻足,绣品中融合的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理念,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对话的生动样本。
9月25日,晋绣坊又受邀参加忻州师范学院“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活动中,晋绣坊不仅展示了繁峙绣娘的非遗作品,更与学院美术系就文创研发成果转化达成合作意向,晋绣坊非遗传承人受聘为行业导师。这一合作将推动非遗技艺进入课堂,实现“技艺传承”与“学科建设”的双向赋能,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新范式。
人才市场引智赋能:劳务品牌“繁峙绣娘”受瞩目
10月25日,在山西省主办的太原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上,“繁峙绣娘”作为省级劳务品牌代表亮相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晋绣坊携带非遗绣品与人力资源需求参会,吸引了众多来自高校,专注于文创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驻足咨询。现场,晋绣坊与多家高校及人力资源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在产品创新、技艺数字化传承、营销推广等方面引入专业力量,全面提升非遗品牌的现代化竞争力。
非遗传承的“破圈”启示:技能展示与人才招募并重
晋绣坊此次系列活动的成功,凸显了非遗传承模式的迭代升级。一方面,通过进入高校展示技能,非遗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传播”,激发了年轻群体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另一方面,以人才招募为纽带,非遗项目主动对接高校智力资源,破解了传承中创新力不足、专业人才断层等难题。这种“以展促传、以招促新”的模式,为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从清华园的文化展示,到忻州师院的产教融合,再到太原人才大会的智力对接,繁峙晋绣坊以非遗为桥梁,不仅绣出了山西传统文化的风采,更绣出了传统工艺与时代共进的蓝图。未来,随着高校资源与非遗技艺的持续互动,“繁峙绣娘”这一劳务品牌有望在创新中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为山西非遗振兴注入新动能。(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