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忻州:构筑发展硬支撑 大道如虹展新姿
2025年11月04日 09时42分   山西晚报

焕然一新的国道108线忻州段。

太忻大道。张存良摄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五台山段)。张存良摄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神池段)。张存良摄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曲段)。张存良摄

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段新建工程施工现场。

国道337线静乐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激战正酣。

国道241线宁武县城过境公路改线工程路基强夯现场。

繁五高速公路破土动工。

百业兴盛,交通先行。近年来,忻州市加快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围绕中心、守正创新,以“开路先锋”的姿态,全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大提速、大升级、大畅通。一批重大交通工程落地开花,综合交通网络加速织就,交通枢纽能级持续跃升,为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筑牢了坚实根基。

截至9月底,忻州全市重点公路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72亿元,其中:繁五高速公路完成8.74亿元,国道108线忻州境内砂河至石岭关段公路改建工程完成4.79亿元,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公路新建工程完成16.56亿元,国道241线宁武县城过境公路改线工程完成2.63亿元,国道337线静乐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完成2亿元。全市道路货物运输规上企业公路货物周转量完成16.4亿吨公里,较上半年增长63.22%,公路旅客周转量51744.37万人公里,较上半年增长64.25%。

质速并进

交通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今年以来,一幅幅壮美的交通建设画卷在忻州大地徐徐展开,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开足马力的运输车辆、穿梭的施工人员、拔地而起的各种施工设备,让人深刻感受到忻州交通建设的“加速度”。

续建项目在提速。2025年忻州市重点公路工程领域续建项目5个,总里程381公里,总投资294亿元。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项目路线全长71.246公里,正在开展桥梁桩基、隧道、互通等控制性工程施工;国道108线忻州境内砂河至石岭关段公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170.358公里,正在开展路面铺筑施工,预计年底通车试运营;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公路新建工程路线全长109.1公里,现在临时工程已建设完成,桥梁桩基、路基和隧道等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国道241线宁武县城过境公路改线工程路线全长13.6公里,国道337线静乐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路线全长17.13公里,两个项目正在开展桥梁桩基和路基工程施工。

新开工项目在推进。2025年忻州市重点公路工程领域新开工项目3个,总里程286.5公里,总投资224.1亿元。国道337线长城岭(晋冀界)至娘子神段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210.49公里,目前特许经营方案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初审,同步推进初步设计推荐线初稿及概算,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基本完成;国道338线原平西镇至段家堡(庙岭梁隧道)改线路线全长38.353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人招标,正在压茬推进立项和初步设计审批;国道338线保德县城过境改线路线全长10.4公里,完成了全过程咨询招标,正在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同步推进土地预审工作。

农村公路方面,忻州年内新改建农村公路382公里,推动全市农村交通条件和出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建成“通村畅乡、安全便捷、服务优良”的农村公路网络。

国道108线忻州段改建工程忻府区段路面三标项目部负责人张力说,项目贯通后,忻州至太原行车时间将大大缩短,形成连接雄安新区、太原都市圈的“黄金走廊”。据测算,道路通达性提升将带动沿线雁门关、五台山景区客流量增长25%,推动代州黄酒、原平煤机等特色产业外运成本下降18%,预计年增收超15亿元。更为关键的是,这条南北大通道将与灵河高速、大西高铁构成立体交通网,助力忻州打造“晋北物流枢纽”,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抢抓机遇

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

经济发展,交通为先。

忻州市紧抓政策机遇,在全省率先开展公路特许经营项目。特别是省道247线刘家塔至土崖塔新建工程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发布后我省首个落地的普通国省道特许经营项目;繁峙至五台高速公路项目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发布后我省首个落地的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项目,自启动以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文物局、省水利厅、省林草局等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忻州市委市政府、各市直部门和沿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手续办理进展顺利、投资任务稳步推进,目前各项工作都处于全省公路特许经营项目前列。

在项目推动过程中,忻州市高位推动,主要领导牵头,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上下一条心、工作一盘棋,紧盯关键环节、把握时间节点,实施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及时研究解决了路线方案、文物保护、基本农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等难题。

同时,紧跟政策走向,提前推演,大胆创新。忻州市采用全过程咨询模式,以“守正遵循规律、创新开拓思路,创建绿色公路、打造品质工程”活动为抓手,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按照初步设计深度,统筹推进项目可研编制、初步设计、土地预审、专项评估等工作,强化工作质量,为项目前期工作的扎实快速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市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和各项目工作专班系统解决推进中的各项问题,实现太忻大道当年启动、当年开工、当年通车,省道247线和繁五高速公路项目在全省特许经营项目中率先完成投资人招标,取得了可研、初设、专项、先行用地批复。

“繁五高速”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4纵15横”第一纵急需打通的断头路,其建设对强化忻州市“南融”太原城市群,“东进”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意义重大。忻州市交通运输局统筹协调文物、设计、国土、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多次征询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优化方案,形成“以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快速解决存在困难问题”的工作机制,摸索建立起“自然资源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双牵头的用地手续办理”机制,专人、专责、专职推进,做到“一项一策”,加快了项目用地预审、先行用地和正式用地手续的报批进程。

“通道经济”

蓬勃兴起幸福长

一路通,百业兴。做好产业,搞好交通,“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困境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乡村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就能变成“金山银山”。

在忻州,长城脚下许多村庄产业底子薄、发展短板多,如今村民靠着长城吃上旅游饭,一个个脱贫致富的小康村沿长城串成了“珍珠链”。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整合了全域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有效释放了旅游潜力,为交旅融合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直接促进了乡村旅游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发展的红利,实现了增收致富。

中午时分,走进神池县烈堡乡长城寨村,一户户农家院里饭香正浓。“借助长城旅游,村里的农家乐都火了。”村民田新文一边张罗上菜一边说。长城寨村有一段保存较为完整的明长城——野猪口长城。近年来,该村锚定农文旅新业态,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长城寨村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为载体,建设了一批极具长城文化特色的民宿驿站,围绕“农、食、文、旅、康养”等要素,打造集住宿、特色餐饮与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旅康养村,让游客回归自然,享受休闲度假乐趣。

修建一条道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通道经济”应运而生,在高速公路匝道周边、国省县道沿线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发展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降低产业发展运销成本,真正让通道经济畅起来,产业基地活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

对交通变化带来的深刻变革,偏关县群众的感受同样很深。

偏关是一块被“偏爱”的土地,同时拥有长城与黄河、内外长城,还是全国长城最复杂、古堡烽堠最多的县份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为偏关文旅发展赋予了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境内170公里的黄河、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及配套的21个观景平台,也让天南海北的游客们感受一路皆风景的惬意。

夕阳西下,老牛湾村村民吕庆文送走最后一拨客人,他告诉记者:“2009年得知老牛湾发展旅游业,我觉得是个回村创业的好机会,就把家里8间窑洞改造成了民宿。现在,已发展到30多间客房,每个月平均接待600人左右,一年有约20万元的收入。”

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发展的助力。随着一条条公路的建成开通,沿线村庄搭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一批批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让群众望见了风景、收获了产业、看到了奔头,一幅欣欣向荣的和美画卷徐徐铺展开来……统计数据显示:前9月忻州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878.77万件,同比增长17.37%;快递业务收入预计累计完成4.63亿元,同比增长10.51%,行业发展活力与服务质效同步提升。

一条条生态路、连心路、振兴路在忻州大地的山峦间蜿蜒盘旋,连接起广阔城乡里千家万户的新生活,铺就出区域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

王利强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忻州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