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四下午,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知心驿站”里总是暖意融融。这里不仅是女教职工倾诉心声的港湾,更是她们解决实际困难的支撑平台。这一温馨场景,正是该校妇委会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女性教职工服务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该校妇委会积极拓展基层妇女工作新路径,以精准服务凝聚“她力量”,以创新实践展现“她风采”,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持续的巾帼动能。
思想引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通过‘三个结合’模式,激发女教职工的学习主动性。”该校妇委会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妇委会持续推进“巾帼大学习,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提升女教职工综合素质。
系统化的学习机制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参与“巾帼大学习”的女教职工累计2000余人次,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积极转变。
暖心服务:“知心姐姐”架起连心桥
面对教职工多元化需求,妇委会创新推出“知心姐姐”伴你行专项活动,构建“主动发现+被动响应”双轨服务机制。
“我们建立了完整的《谈心档案》制度,形成‘问题——解决——反馈’闭环,确保事事有回应。”妇委会负责人表示,“知心姐姐”已打造为“1+N”服务体系,整合了资深教师、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等多方资源。
截至目前,“知心驿站”已累计服务教职工60余人次,解决各类急难问题30余件。24小时“知心热线”更为教职工提供了全天候的支持保障。
法治护航:为教师成长筑基固本
依法治教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今年5月,妇委会联合市妇联权益部举办“知法明责,护航教育”专题培训,邀请专业律师围绕《教师法》作实务辅导。
“培训不仅讲法律条文,更注重实践指导。”妇委会负责人介绍,他们专门设计《教师常见法律风险自评表》,涵盖教育教学、师生互动、职业道德等5大领域共12个具体问题,帮助教师识别风险点。
“以案释法+行为自检”的模式受到教师欢迎。参训教师普遍反映,培训既增强了法治观念,也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经验传承:教育智慧的温暖传递
在近期举办的“她力量·师风采”经验传承活动中,该校教师迎来一场专业成长的赋能课堂。
忻州师院李泳波博士分享了从教多年的宝贵经验,从课堂管理到职业发展,从工作生活平衡到师德修养,为新教师提供了系统引导。
“前辈的经验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新入职教师感慨地说,“特别是优秀教师高晋鑫所分享的‘孕育与爱’教育故事,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
创新延伸:从教师发展走向学生成长
妇委会的工作不仅关注教师发展,也积极延伸至学生成长。9月开展的“田间课堂悟真知”劳动教育实践,即是一次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在劳动实践基地,科学教师司存锁现场讲解农作物知识,学生亲手参与除草、浇水等农事操作。活动也成为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五育并举”的具体举措。
长效机制:构建持续赋能的支持体系
妇委会注重工作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在本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深化品牌、拓展外延”的工作思路。
“我们不只是组织活动,更是构建一个持续赋能的支持系统,”妇委会负责人强调,“未来将继续深化服务内涵、创新工作方法,成为全校女教职工可信赖的‘娘家’。”
从“活动型”到“服务型”的转型路上,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妇委会通过系统设计、精准实施与常态推进,成功架设起一座温暖坚实的“连心桥”,充分激活了一股蓬勃向上的“她力量”。
深耕教育沃土,静待满园芳华。一路走来,该校妇委会已成为校园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这群“知心姐姐”,以女性特有的温情与智慧,为校园注入鲜活能量;用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创新实践的勇气,点亮师者之光,温暖成长之路——她们,正是这蓬勃“她力量”最生动的诠释者。 (本报记者王阳)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