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曲县立足得天独厚的日照资源优势,以能源转型为着力点,稳步推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组织条件适宜的村集体及农户,规范利用屋顶、院落及荒山荒坡等闲置资源开展光伏项目建设,借助发电上网、收益分红等模式,实现村民与村集体“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走进西口镇坪泉村,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电表上跳动的数字,正记录着清洁电能不断转化为收益的过程。村民孙桂林家的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正在将阳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一边擦拭光伏板,一边算起了“收益账”。
孙桂林说:“装上光伏板后,夏天屋顶不直接在烈日下暴晒,室内温度降低了,空调电费省了不少。光伏发电每年能带来六七千元收入,日常开销基本不愁了,关键是又环保又实用。”
“目前,我们村共安装了105千瓦光伏设施,每年可实现固定收入8.3万元。”坪泉村党支部书记张月飞介绍道,近年来,坪泉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把光伏产业打造成了强村富民的“阳光银行”,制定了明确的分配方案,将光伏收益的35%用于特殊困难群众帮扶,剩余资金则投入公益事业发展。“有了光伏收入,大家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张月飞说。
光伏产业所带来的实惠,对于家境困难的村民周二珍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提及如今的生活,她难掩感激之情:“政府为我们发放补贴,村里每年还会分发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我们还能额外获得3000元补助。现在,低保、养老有保障,日常吃喝等花销也不再发愁了。”
“通过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维护等一系列措施,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张月飞表示,在村集体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已有40多户村民主动参与屋顶光伏建设,年户均增收约7000元,“阳光产业”的带动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发展光伏产业,不仅为坪泉村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更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如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已然成为村里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而清洁能源的推广与使用,也使得村庄环境愈发优美宜居。(马丽 张世伟 赵慧芳)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