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保德县冯家川乡的20余亩盐碱地试种稻田里,金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拂过,掀起层层“金浪”。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响起,成片水稻被快速切割、脱粒、清选,饱满的谷粒源源不断地被送入储粮箱,标志着当地首次盐碱地水稻试种迎来丰收。经测算,亩产达830斤左右,顺利达成预期产量目标。
冯家川乡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传统作物难以存活,土地利用率极低。今年,当地大胆探索“土地改良+特色种植”新模式,通过新铺设平均厚度达2米的土层,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结构,为水稻生长创造适宜条件。在品种选择上,精心挑选适宜北方气候、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吉梗809”,从源头保障种植成功率。
“盐碱地种稻可不是简单事,从土壤改良到田间管理都得讲科学。”保德县广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站成介绍,团队全程负责浇水、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结合盐碱地特性精准调控水层深度与施肥量,避免盐分上返影响作物生长。经过数月精心培育,水稻长势远超预期,饱满的稻穗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收割现场,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作业,仅需很短时间便可完成数亩稻田的收割任务,相比人工收割效率大幅提升,也降低了收获环节的人力成本。此次830斤/亩的产量,处于前期预期的区间内,充分验证了盐碱地改良种植水稻模式在冯家川乡的可行性。
从昔日“难出粮”的盐碱地,到如今“稻浪滚”的试验田,此次试种不仅验证了盐碱地改良技术在当地的适用性,更为后续扩大种植规模、推动农业产业转型积累了经验,为保障粮食安全、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提供了新方向。(杨丽萍)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