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市洁晋发电有限公司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杨帆摄
二十多年前,“垃圾围城”曾是套在众多城市身上的沉重枷锁。我国作为全球垃圾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填埋几乎是唯一途径。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表污染,却埋下了二次环境问题的隐患。
而今,一幅绿色转型的画卷正在忻州大地徐徐展开,不仅忻州城区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填埋”,忻州东部六县、西部两县每日产生的近2000吨城市生活垃圾,也同步搭上“变废为宝、化废为电”的“快车”——位于忻府区的忻州市洁晋发电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的绿色能源企业,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每日可处理生活垃圾3100吨、餐厨垃圾200吨。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城市垃圾,在洁晋公司成了“香饽饽”。
忻州市洁晋发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到目前已逐步打造出一个以固废处理为基础、绿色能源供应为核心、多元协同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运营项目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1500吨/日)、二期热电联产(1600吨/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0吨/日)、污泥干化焚烧(200吨/日)及集中供热工程。今年5月,洁晋公司正式成为广州环投永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后者作为广东省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领军上市企业,在全国运营14个垃圾发电项目,实力雄厚,规模、技术领先。
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等几大类。洁晋公司用以发电的主要是“其他垃圾”,这些垃圾进厂后经5至7天堆放发酵、沥出水分,再送入焚烧锅炉。燃烧释放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产生电能。
园区内,垃圾运输车辆往来不绝。垃圾入库后,渗滤液纳入污水处理体系实现了中水回用。发酵、干燥后的垃圾由抓斗投入炉温≥850℃的焚烧炉,经烘干、点燃、燃烧、充分燃烧和燃烬五个阶段后实现彻底分解。中控大屏上实时跃动炉温与排放数据,无声诉说着运行的精密与高效。
洁晋公司年上网电量超3亿度,能满足6万户家庭全年用电,余热蒸汽可为周边10万余平方米住宅提供清洁供暖,未来还将为忻府区城南片区持续注入稳定、绿色的能源支持。
面对公众尤为关注的焚烧污染问题,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肖雄炜作出解答:强致癌物二噁英在850℃以上的高温中仅需2秒即可彻底降解;二氧化硫通过脱硫形成硫酸钙与水;氮氧化物借助脱硝技术还原为氮气和水;烟尘经布袋除尘后达标排放,炉渣制砖,余热回收,重金属则由活性炭吸附——实现了对污染物的全域管控。
此外,厨余垃圾中所含的废弃油脂,通过大物质分选、水油渣三相分离、回流提纯等工艺提炼出“毛油”。其主要成分为三脂肪酸甘油酯,可进一步合成生物柴油。这种绿色燃料具有燃烧性能优、润滑性能强、发动机损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际民航与船舶领域。洁晋公司目前每处理100吨餐厨垃圾可回收2.5吨毛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通过垃圾发电、废水回用、炉渣制砖、毛油提炼等技术,洁晋公司在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实现了垃圾“零排放”、资源“全利用”与绿色能源“稳供应”。在助力忻州迈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道路上,洁晋公司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