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忻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如今,忻州市质量治理更加高效,质量水平稳步上升,质量效益持续增强,为推动忻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质量基础。
质量发展机制持续完善。忻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质量工作作出批示,专题学习《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研究部署质量强市工作。忻州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忻州市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任务(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搭建起质量强市工作的四梁八柱,奠定了质量发展的政策基础。忻州市政府修订了《忻州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对获得忻州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给予奖励,每年把质量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质量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忻州市支持专业镇发展,在专业镇建设惠企直通车工作站,综合开展质量管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培训专业镇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为各类专业镇节省费用1380余万元。忻州市推进质量强县培育工作,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质量发展新模式,定襄、代县两县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培育库;根据区域特点,指导定襄县制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方案,代表山西参加全国百城质量提升推荐活动。忻州市助力产业链提升,牵头开展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高端锻造、煤机装备等质量强链重点工作,组建市级产业链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忻州市还实施提质强企行动,发挥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重点企业“头雁”示范引领作用,12家企业入选质量强省领军企业培育库,培育首席质量官92人。
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产品质量稳中向好。2024年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3%、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6.67%、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2.63%,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忻州市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15件,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商标有效注册量18074件,有效发明专利数709件;7个产品获得“山西精品”认证,14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2个产品品牌入选“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品牌培育成效明显。忻州市服务质量持续优化,2023年以来新增A级景区11个,去年共接待游客2894.86万人次、同比增长9.3%,忻州古城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获评“中国AAAA级旅游景区10强”,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忻州市强化标准引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13项、省级地方标准12项,发布市级地方标准70项,公开声明团体标准57项、企业标准1224项;深化计量保障,2023年至今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0项,服务中小企业2390家,检定校准仪器设备近14万台件,山西法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省级计量中心;推动质量认证,各类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562张、自愿性认证证书2305张、强制性认证证书46张;提升检验能力,现有检验机构76家,可检验类别410个、检验参数5074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级质检中心2个,山西省黄金矿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已通过资质认定。
质量安全防线更加稳固。为加强联合执法和行刑衔接,忻州市市场监管局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的意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更加顺畅。统筹运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等监管方式,实施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质量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质量安全风险的底线。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2024年该局受理投诉举报687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4万元。
质量共建氛围逐步形成。忻州市深入14个县(市、区)和10个开发区开展“惠企直通车”政策宣讲活动,面对面向企业宣讲质量监管惠企政策;突出关键节点,聚焦“3·15”“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计量日”“全国质量月”等主题活动,依托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对质量强市建设、“山西精品”创建等工作成效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让质量发展成果深入人心、群众可感可及;聚焦重点人群,组织质量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商超等活动,讲解质量知识,普及质量常识,提升全民质量素养和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崇尚质量、追求质量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忻州市下一步将把握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锚定质量强市建设战略,积极打造质量发展标杆,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秦海峰)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