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大片玻璃窗,洒在牧瑶温泉民宿的木质地板上。门前苍松翠柏与绿植相映成景,潺潺流水绕亭台而过,几位早起的客人正坐在庭院中品茶闲谈。很难想象,这座设计精致、充满现代舒适感与东方美学韵味的民宿,是由忻府区南关村集体筹资建设、专业团队参与运营的“村企合作”成果。
“我们南关村位于忻州古城南端,古城火爆‘出圈’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南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燕荣说道。如何将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村里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组织群众前往本地优秀民宿酒店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了以民宿经济为抓手的发展路径。“大事小事都在会上说透,每一条建议都被认真记录、充分讨论,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马燕荣表示,正是这种公开透明、尊重民意的决策机制,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与信心。
牧瑶温泉民宿作为南关村首批示范性项目,从建设到运营持续吸纳本地劳动力,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目前,该民宿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1.5万元的稳定收入,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支撑。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民宿行业。容小隐民宿主理人薄赵红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已在古城周边成功经营4家民宿。“假期经常一房难求,这些年切实感受到文旅市场带来的红利。”他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截至2025年,南关村自建民宿数量已从去年的23户增长到66户,形成年接待5万人次的民宿集群,每户年均增收约10万元,带动150余人实现就地就业。为规范行业秩序、提升服务品质,南关村明确统一的标准和服务要求,成立了专门的民宿运营管理公司,并出台《南关村民宿管理办法》。同时积极推进民宿集中区风貌提升工程——铺设沥青马路、规划停车位、完善绿化景观,推动民宿产业从“零星发展”走向“集群运营”,从“粗放经营”迈向“品牌服务”。
南关村的变化,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如今,许多曾经外出务工的村民,守着家院就能获得稳定收入。“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在这里成为现实。像洋意民宿这样的由村民自主经营的特色民宿,正成为游客感受地方文化与家庭温暖的重要窗口。
依托忻州古城文旅辐射效应,南关村以民宿为切入点,走出一条“文旅兴村”的振兴之路。从村集体牵头示范到村民踊跃参与,从单一住宿服务到文旅融合体验,从小规模试点到产业集群发展,南关村的实践不仅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更为中国广大乡村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拓展的发展路径。(记者张志远)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