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绿源加工车间。杨 帆摄
忻府区糯玉米产业起步于1993年,是全国最早进行糯玉米规模种植、加工的区域之一。最近三年,全区从业企业、合作社有26家,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左右,年销售1.9亿穗,销售收入近4亿元。
忻府区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备种植糯玉米的气候、水土条件,生产的糯玉米软糯香甜,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主要营养素指标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出类拔萃。20年前,忻府区糯玉米的产量就稳居三晋第一、全国第三。2011年,忻府区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甜糯玉米标准化示范县(区)”称号,形成了集育种、种植、加工、仓储、流通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忻府区“忻州糯玉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一种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规模化发展的标志。2024年,忻府区“忻州糯玉米”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也意味着忻府区糯玉米同全国其他225个农业精品品牌一样,已经具备了一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在全区二十几家糯玉米生产、加工企业中,忻府区天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和“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最具特色。天绿源“大而强”,玉米兄弟“小而精”,分别代表了忻府区糯玉米产业的两个发展方向。
今年,天绿源公司“年届而立”——成立于1995年的天绿源,被业内认为是“全国鲜食玉米产业的先驱企业”。今年6月,国内权威的尚普咨询集团为天绿源颁发《市场地位声明书》:“天绿源生产的‘玉米皇后’山西糯玉米全国销量第一”——这是对比全国范围、全渠道市场、各品牌山西糯玉米销量后得出的结论。
山西生产糯玉米的企业保守估计上千家,糯玉米品牌几十个,消费者为何青睐天绿源的“玉米皇后”?
天绿源在忻府区北赵村、南关村等地建有4000多亩自营种植基地,年可加工2000万穗真空和速冻甜糯玉米。作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绿源对糯玉米的生产、加工实行严格的“六统一”:统一优种、统一肥料、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加工,最大限度保证了糯玉米的品质。
“一招鲜,吃遍天”。天绿源曾被央视报道过的“3小时锁鲜技术”成为抢占市场的利器——采收、剥皮、去花丝、选穗、清洗、漂烫、预冷、装袋、低温储藏,这一系列工序环环紧扣,保证在3小时内完成,以此确保玉米的新鲜度与口感。
真空玉米一般用塑料袋包装,一个一两毛钱。天绿源选用“高阻隔真空锁鲜袋”,原料从日本进口,每个袋子成本就要5毛钱。包装的鲜食糯玉米即使仓储一年后剥开,也有现煮玉米的清香扑鼻而来。
公司生产、加工黑糯、黄糯、花糯、白糯、水果五大类、十几个品种的鲜食甜糯玉米,自创品牌“玉米皇后”“天飨”“谷苞苞”,还为大型商超贴牌加工。公司年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线上销售额年增长35%以上,占总销售额的45%以上,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都有天绿源的店铺。糯玉米生产、加工有季节性,凭借天绿源的“大而全”,公司一年四季销售不断档,这在全国糯玉米厂家中也很少见。

“玉米兄弟”加工车间。杨帆摄
跟天绿源相比,“玉米兄弟”则是独辟蹊径。
“玉米兄弟”现在是“哥俩好”,两个合伙人一位叫张世元,一位叫王永峰。张世元是忻府区大檀村人,大学毕业后漂泊在外,而立之年涉足农产
品。起先从事忻府区小杂粮的包装、销售,2010年成立公司起名“三晋庄园”,在忻府区北肖村承包流转土地千亩种植糯玉米。尽管这一行门槛不算高,但他还是因为“种植技术不过关”等原因遭遇重挫。张世元愈挫愈奋,2012年孤注一掷,专做糯玉米有机种植,立志要“种一根干干净净的玉米”。
“玉米兄弟”以山清水秀的忻府区合索乡陀罗村流转土地百余亩作为试验田,试验种植“黑糯301”糯玉米。种植成功后,他们与附近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在玉米生长的全过程禁用一切农药、化肥。他们购买腐熟的牛羊粪用来施肥。一亩地一年至少施3吨肥。施用农家肥后杂草长得旺,他们不用任何除草剂,都是雇用人工除草。发生虫害怎么办?一是在大田安装太阳能灭虫灯;二是用安全的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制服玉米螟,用“苦参碱”消灭蚜虫。
“黑糯301”是业界公认的“糯玉米头部品牌”,鲜食采摘的窗口期极短,只有两到三天,过期摘不回来就只能作饲料。“玉米兄弟”每年清明过后十来天开始雇人分批种植“黑糯301”,每一批成熟后,雇用近百名当地农民凌晨4点集中下地,人工采摘。他们几乎是不计成本培育有机“黑糯301”糯玉米,最终被慧眼识珠的高端商超山姆会员超市相中。优质优价,一穗玉米居然能卖到令人咋舌的十到十几块钱。“玉米兄弟”只种“黑糯301”,却把一个品种几乎做到了极致。虽然是“单打一”,“玉米兄弟”却也创造了糯玉米生产领域的奇迹。山西日报曾以《玉米兄弟400亩玉米卖了500万》为题在头版作了报道。
作为全国最早从事真空包装保鲜糯玉米的地区,忻州特别是忻府区现在与东北、河北一起,成为全国鲜食玉米三大主产区。在东北、河北两大主产区糯玉米产业还处于以速冻储藏、加工为主的当下,忻府区的“真空包装鲜食糯玉米”在产业竞赛的跑道上已经领先了不止一个身位。(记者 郭剑峰 实习生 杨欣如)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