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淼果蔬有限公司西瓜基地鸟瞰。杨 帆摄
忻府区的麒麟西瓜,现在已经卖到上海、广州。
近年来,忻府区奇村镇、九原街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的农民在浙江台州瓜农的带动下种植大棚西瓜。生产的美都麒麟西瓜绝大部分被外地瓜商收购,运往太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销售。今年,忻府区大棚西瓜种植面积达1.3万亩,大棚西瓜成为忻府区特色农业又一个新的主打产业。
台州之“台”读作“胎”。台州“七山一水二分田”,当地人向来有外出打拼的传统。除了经商,台州人还在全国各地农村租地种西瓜。台州黄岩区常年有5万多名瓜农“南征北战”,在海南、广东、云南、河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种瓜,每年西瓜销售收入上百亿元,支付给包括忻府区在内的农民土地租金10亿元。
在来忻府区种瓜的台州瓜农中,绿淼果蔬有限公司的老板潘建良可算代表人物。潘建良今年50岁,种了20多年西瓜。2017年,经朋友介绍来到忻府区考察,当年便在奇村镇流转土地种了150亩大棚麒麟瓜。
麒麟西瓜并非品种名,本指西瓜品种中的“8424西瓜”——浙江农业专家于1984年培育的第24批实验西瓜,后续不断改良。南方人好讨个口彩,一位彭姓浙江商人给它取名为“麒麟瓜”,慢慢也就叫开了。麒麟西瓜又可细分为几个品种,忻府区现在都种植“美都麒麟瓜”。这种瓜植株紧凑、生长稳健,脆甜、多汁、皮薄无籽。特别是瓜肉密度高,可适应长途运输。
潘建良今年在忻府区九原街街道北张村建起的种植基地占地面积2000多亩,共有1500座大棚。为了“省心省事”,潘总今年把土地流转费从每亩1100元一下子涨到了1300元。7月10日大棚开园,地头价为每斤两块二到两块四。开园后,每天送纸箱的、买瓜的大车络绎不绝。
潘建良种植基地的西瓜瓜期,从7月上旬开园持续至国庆扫尾。设在黄岩区的“指挥中心”,会及时将各地台州瓜农的信息向全国的瓜贩发布,潘建良坐等上门收购就可以了。
租地种瓜的同时,潘建良对想学习种瓜技术的本地农民一概不吝赐教。他手下有二十几位从黄岩区带来的“技术指导师”,经常到本地农民的大棚里手把手教学。教会徒弟不怕饿死师傅?潘建良说:“中国市场这么大,还在乎这一点点?”在忻府区种瓜这几年,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他的支持力度很大,所以他也真心实意地想“带一带”本地农民。
台州瓜农引路,忻府区不少农民告别了“铁杆庄稼”玉茭子,纷纷投身于种植大棚麒麟西瓜的行列。他们从“小打小闹”开始,慢慢掌握了技术,学会了销售门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瓜收入比以前种玉米翻了好几倍。
忻府区奇村镇加禾村有个红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红梅麒麟西瓜”在市场上有了名头。去年9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红梅麒麟西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加禾村农民肖红梅的丈夫老陈骄傲地说,他家这张《绿色食品证书》“在全区瓜农中是独一份儿”。
红梅种瓜,采取了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叶面肥喷施等一整套减量增效技术,同时配套穴盘育苗、双棚增温、错时移栽、绿色防控等技术。
2019年,肖红梅试种了30亩,从此“越种心越大”,今年增加到180亩。在一块连片的土地上建起360座大棚,每座棚占地4分,棚与棚之间种了玉米,捎带可收入几万块钱。一座棚留苗400株,头茬每株结一个瓜。大棚里的瓜分批种植,每批间隔十天,成熟后轮番采摘。
肖红梅说,种瓜的十几个环节中,育苗和授粉最关键。早育苗为防冻,在每座棚里铺设几十条“地热线”。一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头顶星星进棚,逐个观察温控器,随时根据情况调高或调低温度。授粉时全家人没明没夜,还要雇五六十名村民。授粉不均匀,瓜就长歪了,“歪瓜裂枣”自然没人要。授粉期只有短短两三天,大家每天早上5点进棚,一人一天一株一株地可授两棚。出棚后,便累得“看见天也不蓝了”。
老陈对妻子作出四字评价:胆大,有苦。胆大,是说在旁人观望的时候,一个农家妇女敢于倾其所有、不惜举债种西瓜——起步头两年,可真是“挣起赔不起”;有苦,就不用说了,把家也搬到大棚所在的路边,从育苗到采摘完毕的几个月里,她天天起五更睡半夜。
红梅不仅有苦,还爱学习、好琢磨。两个本子上,记满了瓜田管理的技术要点。老陈说,种瓜如炒菜,同样的食材为何“色香味”有高下?关键在手艺。肖红梅几年来练就了种瓜的好手艺,今年6月18日一开园,就有太原的瓜贩等在棚边,“一车拉走八千来斤”。
加禾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今年有11家农户种瓜,瓜田面积为600多亩。西瓜快成熟的时候,瓜贩就会开小车进村入棚“踅摸”。几天后,拉瓜的大车就蜂拥而至,将“红梅麒麟西瓜”运往全国各地。肖红梅说,她家一座大棚一年投入大几千块钱,头茬瓜棚产量在5000斤左右,平均收入2万元。红梅这样的种植户,还带动加禾村及邻村200多名农民就业。
忻府区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潘建良这样的台州瓜农,收入足以抵种玉米,还可以腾出身来打工。像肖红梅这样的农民自己种瓜,投入不小但收益更大。这几年,忻府区的“美都麒麟瓜”已经占据了中国“西瓜版图”的一小块。种植大棚西瓜,是忻府区又一条实践证明可行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记者 郭剑峰 通讯员 张雅茹)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