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舟山上观流云张晋兰摄

福田寺

石人梁
□记者赵富杰
在晋北大地的褶皱深处,系舟山如一卷未尽的恢宏史诗,泼墨挥毫于汾河与滹沱河之间。这里,既是太行余脉的巍峨延续,也是华夏文明的隐秘书页。山势如龙脊起伏,春时飞瀑鸣涧,秋日层林尽染,而更令人驻足的,是浸润于峰峦间的历史烟云与文人风骨。
系舟山是一座神奇的山,系舟山是一座迷人的山。莽莽系舟山有探不完的秘,看不完的景,讲不完的故事和传说。
两百里系舟,自西向东,像一条苍龙,盘踞在太原和忻州之间。相传四千年前,大禹治水沿汾河泛舟北上时,曾系舟于此,系舟山由此得名。
系舟山南北两侧支出许多山脉,有六十八道梁。东部山峰挺拔秀美,文山、北道沟、南道沟、红叶谷、白玉沟、石人梁、居士山、七岩山、明月沟等等,都是户外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充满野趣。中部山峰雄伟险峻,有柳林尖、红林尖、驴蹄垴、丛蒙山、夏家寨、山神爷尖、石梯子山等,罕有人至,但异常美丽。西部山峰稍显平缓,有小五台山、石岭关、鬼道岩、糜梁岭、阎王沟、玉皇岭、红峗山,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每一处古迹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掌故和民间传说。
系舟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每一道梁有每一道梁的特色,需要挑选不同的季节去探访。春天绿草返青、山桃花盛开时,可以去小五台山,看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红云一样在日暮怅惘。夏天可以去西沟那样的峡谷,沿着水波荡漾的小溪漫溯,去寻觅凉爽幽静的月牙溪。秋天层林尽染,宜去北道沟、红叶谷那样的山地,去看醉人的红叶,映红了山冈。冬天雪后爬山,最好去寻访高山上的寨堡古迹,白雪皑皑,更显山势挺拔崔巍,山寨朦胧神秘。
住在忻州市的高层楼房上,早晨推开窗户向南望去,系舟山起伏绵延,历历可见。春夏秋冬,无论朝霞映日,或夜月如钩,总能勾起我们对系舟山的向往。
系舟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有许多幽深的洞穴和摩崖石刻、庙堂遗迹,藏在大山深处,不为世人所知。
系舟山之居士文宗
系舟山的人文底色,由金元之际的文坛巨擘元好问及其父元德明挥毫写就。元德明,这位屡试不第的才子,科举失意后放浪山水,隐居滹沱河畔,以诗酒自适。他“布衣蔬食,无一日不饮酒、不作诗”,将人生的苦闷化作《东岩集》中的清逸诗句,更在系舟山下教授乡学,播撒文脉的种子。
忻州的文宗是金代诗人元好问。系舟山上有个读书山,相传为元好问结庐读书处。据考证,忻州福田寺、阳曲小五台,都是元好问父亲元德明读过书的旧址。元好问写过大量关于系舟山的诗篇,其好友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也曾为元好问写过一首关于系舟山的诗:“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这首诗其实就是系舟山所属的读书山的由来。概因元好问当年宦居他乡,故乡被蒙古人占领,不免思乡情切。一次偶然,看到家乡的地图,就高兴地指着地图上的系舟山,说起父亲读书的事迹。于是赵秉文在旁口占一绝,以解元好问思乡之苦。
忻州市下辖的定襄县,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宗,就是有着“诗佛”之称的唐代诗人王维。王维、王缙兄弟在居士山旁的明月沟结庐读书,明代嘉靖版《定襄县志》记载,因王维号摩诘居士,得名居士山。
居士山又叫老松台,山顶有王维庙,石窑一间,看着简陋,却香火旺盛。山顶朝向定襄县城一面,耸立着一座八角攒尖的奇特建筑,通体由巨大而整齐的石块砌成。定襄全境都能望见,仿佛是戴在居士山头上的一顶峨冠。这座建筑似台非台,似塔非塔,却又气势宏伟,巍然大气,建于明万历年间,里面供着独立鳌头的魁星,故叫魁星阁。魁星阁建在这里,和王维不无关系,数百年来,保佑定襄文运昌隆。
通往居士山的山脊上,有一条旧时穿越太行的古代驮道。道旁矗立着一块一丈多高的巨石,石头东面磨平成碑,上面刻着三千多字,记述了西晋胡奋重阳节率大军凯旋,途经这里登高远眺的往事。胡奋在碑文里感慨世事,激扬古今,意气风发。这块碑内容包含着好多古代信息,有关于赵襄子勺杀代王的;有关于汉高祖白登被围的;还详细记述了胡奋率五千兵士平叛鲜卑六部的赫赫战绩,算得上是忻州第一历史文物。
此外,居士山下的七岩山峡谷里,保留着大量的北魏摩崖佛造像,极为珍贵。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叠层,让居士山一带的灵山秀水中留下多位历史名人的遗迹和故事。
系舟山之禹王仙洞
系舟山有一著名溶洞——禹王洞。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在系舟山踞穴而居,洞穴故名禹王洞,也称仙人洞。
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还是个谜。明万历忻州志记载,此洞通河北平山。现已探明洞深七千余米,对外开放的有议洪厅、治洪厅、泄洪厅、金龟洞、神仙洞、水晶洞、无底洞、九曲循环洞、观音洞、飞马洞、石花洞、一线天等。
洞内洞连洞、路通路,九曲回环,色彩斑斓,怪石林立,气象万千。石笋、石花、石佛等数不胜数。“群狮迎客”“山村晨晓”“金龟出洞”等众多自然景观,实属罕见。水晶洞奇丽无比;站在会仙桥上,可看到“瑶池仙境,世外桃源”;高一米八的镇海宝塔,花团锦簇,景象奇丽。
禹王洞外,山势宏伟、层峦叠嶂,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是集登山、探险、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禹王洞游览设施配套齐全。所用客运索道,是山西省第一条客运旅游索道,架设于禹王洞和停车场北端的南山之间,水平距离五百二十米,高差一百七十三米,为中外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系舟山除了有华北第一溶洞禹王洞,还有未经开发的黑龙洞、黄龙洞、青龙洞、白龙洞等,吸引了山西省内外众多户外探险者。
系舟山之石梯古道
在古代,巍峨连绵的系舟山阻隔了晋北通往阳曲、盂县、太原以及河北石家庄等地的交通,给商贸往来等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过去交通工具主要靠骡马、驼队及人力,为节省成本,会尽可能开辟最为便捷的道路,因此便有了诸多穿沟过涧、翻山越岭的古道,统称之为太行“茶马古道”。
近现代,由于公路等交通手段的更新,这些古道才逐渐荒废了,但各地的古道却留存着当地独特的地域密码。一砖一瓦、一丘一壑皆有故事与传说。古道正在消殁,许多珍贵的史料信息,也随着环境的巨变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渐湮没,让人扼腕叹惜。
石梯子山就是古时候系舟山的一条重要商道。因石栈古道形状像梯子,故名石梯子山。
石梯路从底到顶分为三段,下段为石梯的主要部分,有两米多宽,三十多层台阶;登上去就到了中段,要爬五百多米石坡,才能到上段;到了上段有石梯五六层,过了盘道子就是阳曲县。石梯子山在阴天的时候会出现从上到下的铺云现象,是有雨的征兆。“石梯铺云”也是忻州古景之一。
石梯子山上植被丰富,春季山桃花争奇斗艳。山下有一洞穴掩映在桃花丛中,人称桃花洞。
桃花洞中是否还住着一位桃花仙,尚不得知。
系舟山之晋阳龙角
传说,系舟山是太原龙脉。太原史称晋阳,自古就有龙城之誉。
当年宋太宗三次攻打晋阳而不胜,最后还是腐败的刘继元开门献城,宋太宗赵光义才得以进入晋阳城。可以说晋阳是赵光义征战北方所遇到的最后一座坚城,但也是最让他放心不下的。
因为这里曾经是李唐龙兴之地,心存忌惮的赵光义害怕这座龙城会再次出现一位与他争夺天下的英雄。于是,赵二官人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河水,将晋阳古城的废墟彻底淹没在水底。听说系舟山是晋阳龙脉,龙头龙角就在系舟山小五台峰。于是赵光义率数万军队赶赴小五台,将系舟山整整削掉一座山头,意在削去龙头,拔掉龙角,断龙城之脉。数百年之后,元代大诗人元好问路过系舟山,还曾唏嘘感慨这段往事,写下“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的名句。
小五台的五个台顶上原来都有高塔、龙王庙等古迹。如今的小五台山上,只有一座文殊古庙,还有满山的山桃树。这座集人文历史、古典故事、佛法智慧、隽秀山峰、幽深峡谷为一体的名胜,已鲜有游人踏足。
除了上面这些地方,系舟山上还有好多有趣的地方。主峰柳林尖山高路险,每到春天时山花烂漫;七岩山麓,古庙流泉,汇聚成池;板寺山圣母堂城堡巍然,充满异国风情;老佛爷沟松槐古堡,佛窟隐现;北道沟清泉流响,红叶如荼……
系舟山的每一道梁、每一条沟、每一座峡谷都有好风景,都值得期待、值得去一游再游。
今日的系舟山,依然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春日登山者循元好问足迹,于野史亭前遥想当年笔耕不辍;秋日赏枫人穿越“天外天”峡谷,在红叶纷飞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山脚下的忻州古城,灯火璀璨如星河倒泻,传统庙会与现代文旅在此碰撞,延续着“农耕与游牧文明交织”的千年基因。
系舟山,既是地理的分水岭,也是文化的交汇点。元德明的隐逸、元好问的悲悯、傅山的傲骨,与山间的飞瀑流云共鸣,编织出一曲跨越时空的壮美长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洞,皆是山河与文心的和鸣——自然以造化之手书写传奇,人文以血泪之笔镌刻永恒。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