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繁峙县山会村:业兴民悦绘新图
2025年05月15日 10时17分   忻州日报

春生沃野山川秀,阳光照耀焕生机。

走进繁峙县山会村,入目是平坦宽敞的道路、别具一格的光伏长廊、错落有致的庭院、干净整洁的村落、田间劳作的村民,优美怡然的自然风光与静谧纯朴的田园景观让人心情舒畅,一幅草木蔓发、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尽情铺展延伸。

山会村位于五台山北麓、滹沱河南岸,毗邻繁峙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近年来,该村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风貌,破解村务治理难题,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蓬勃生机。

借光生金 集体经济强起来

山会村的进村大道旁,一排排光伏电板整齐划一,组成一道长廊,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散发着宝蓝色的光芒。据了解,这条依托进村大道建成的光伏长廊总长450米、宽11米,长廊顶部安装光伏发电设施1.55MW,总投资500多万元,目前已经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

山会村全村户籍人口3125人,以前属于靠天吃饭的农业村,村民主要种植粮食,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如何能在村集体和村民少投入的情况下,找到一个适合村子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项目?我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光伏发电项目上。经过多方考察,在砂河镇的支持下,我们与相关光伏发电企业合作,建设了光伏长廊。”山会村党支部书记郑利军介绍。

“我们村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紧张,利用道路建设光伏长廊,可以节约土地资源。长廊的设计花了很多心思,除了具备光伏电站属性,设计高度不影响道路的通行外,还可以为村民遮阳挡雨。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两道光伏长廊。”郑利军说。

除了建成光伏长廊外,该村还在村委会和学校建设屋顶光伏,总容量为770KW,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

光伏产业带来的收入,带动了多种产业的发展。从去年开始,山会村计划每年投入30万元,在村南面的山坡上实施沙棘、连翘种植项目,去年完成14万株沙棘苗和7万株连翘苗的栽种。山会村面粉加工厂也在去年投产运营,并积极拓展市场扩大销售,已与山西建投四建集团签订常年供应合同。

整治村貌 人居环境靓起来

街巷道路笔直平坦,房前屋后清洁整齐,文化广场宽敞亮丽……近年来,山会村大力提升村容村貌,硬化、亮化、美化一起抓,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每次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腿泥。现在,全村不但道路进行了硬化升级,而且清理整治了破旧房屋和残垣断壁,建起了文化广场,村里的面貌大幅提升。”村民老郑对记者说。

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山会村整修残垣断壁8000多米,铺设沥青街巷道路5万多平方米,为进村路铺设路缘石、修筑排水渠,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彻底改变了村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不良习惯。同时,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道建设,在村内南北主干道建设0.8米宽、0.8米高的方涵1000米,确保村内的雨水顺畅排出。

针对村里养殖户较多的情况,山会村在村东北部投资150万元建起养殖小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鼓励散养户集中入驻,有效解决了农村“人畜混住”“家畜散养”问题,方便养殖户的养殖生产。

村庄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山会村以组为单位划分了环境卫生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建立相关制度,动员村民共同监督,确保村内环境卫生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反馈与整改。“以前村里环境脏乱差不说,自家卫生也很少打扫。为了改善环境,村里下了很大功夫。现在村里不仅环境好了,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提升了。”提及村里变化,村民围着记者打开了话匣子。郑利军表示,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整治环境卫生,在村南部新建防洪设施,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办好实事 村民日子美起来

经济发展最终要惠及民生。解决好饮水安全问题既是民生之重,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

受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制约,山会村河流长期干涸,地下水资源匮乏,甚至压水井都压不出水来,属于严重缺水的村庄。

一直以来,该村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以来,通过多方筹资,花费270多万元更换使用了30多年的人畜饮水管道。2020年,又投入140多万元新建500立方米的贮水池,改善人畜饮水状况。

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山会村决定从附近的童子崖水库引水入村,将用水管道接入每家每户,彻底解决全村饮水问题,并安排人员对蓄水池周边、供水线路等部位进行巡检,确保24小时供水入户。

光伏产业的发展让村集体有更多的资金办实事、办好事。从2023年开始,该村为考上二本B类以上学校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每人每年2000元。近期,该村又研究决定,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村里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为老人发放生活补助,虽然钱不多,但是让人感到温暖。”村民对山会村的做法表示肯定。

如今的山会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山会村的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民生实事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该村被确定为忻州市“千万工程”示范村,给村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相信山会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策划:宫爱文 白雪萍

文字:杨峰雷 赵清翔

摄影:张存良

设计:范琛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