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霸王梨”诞生记
2024年10月16日 11时16分   忻州晚报

霸王堰上梨园俯瞰

“恒晟农牧”养牛场

拉枝的“吊袋”

“梨王”与普通苹果对照

精品“玉露香”梨外观都有淡淡的红晕

李振华爆汁“霸王梨”

郭剑峰/文 张 媛/图

李振华从树上小心翼翼摘下一颗梨,褪去套梨的透明塑料袋。双手稍一较劲,这枚“玉露香”梨瞬间爆汁,雪白的梨肉飞珠溅玉。

李振华5年前回家乡栽培的300亩、6000多株“玉露香”梨树今年开始挂果。为果园育苗、提供技术服务的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山西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牛自勉说,李振华在忻府区三交镇孙家沟村霸王堰上种植的梨树,“有望培育出全球最顶尖的‘玉露香’梨”。

秋分过后,我们到孙家沟村采访。站在霸王堰最高处极目四望,小雨后的霸王堰周遭云雾蒙蒙,空气都是湿漉漉的。在梨园,随处可以看到蚯蚓钻出地面留下的痕迹。下山时,车窗上一只蜗牛探头探角——5年来禁绝使用一切农药、化肥,这片土地已经涵养到理想状态,为培育“全球最顶尖的‘玉露香’梨”提供了先决条件。

“玉露香”梨是山西省农科院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杂育而成的优质梨果品种。山西隰县1984年引种,到去年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总产量7000万斤。“玉露香”梨曾被北京奥运会作为指定供应水果,在2013年第11届“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上夺得“中国梨王”称号。

李振华与“玉露香”梨结缘、用他的话说“把身家性命”也全部押上的种植壮举,背后有一系列曲折动人的故事。

李振华今年47岁,忻府区三交镇孙家沟村人。他17岁后的人生经历,生动地解释了“草根逆袭”的含义。

忻府区以前的阳坡、牛尾、三交等几个乡镇偏僻闭塞、崖高沟深,农民生活十分贫困。李振华17虚岁初中毕业后,怀揣全家拼凑的、有整有零的三十几块钱到太原打拼。在饭店打过杂工,卖过包子、售过盒饭,摆过地摊、开过洗衣店、经营过小超市。十几年间跌倒爬起来,终于攀至人生巅峰——成为两个餐饮名牌的山西总代理,兼营西餐厅、咖啡店。进军空调市场,销售、安装空调界的“劳斯莱思”——大金中央空调。成立山西恒晟天成科贸有限公司,在山西最早涉足电商甄选特色农副产品、直播带货。2018年以前,旗下几个公司年销售收入上亿,豪车别墅,实现了财务自由。

李振华没念过多少书,“社会大学”教给他的知识是,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与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挂钩。比如,他做农副产品电商,就把平台开在山西省农科院的办公楼上——“近水楼台先得月”,方便随时请教专家。

李振华打造的“原味天下”互联网电商平台,甄选三晋特产诸如平遥牛肉太谷饼,“玉露香”梨“沁州黄”。隰县所产最高档的“玉露香”梨,每盒10个,售价高达200元。振华请教牛自勉教授:“玉露香”梨隰县能推广,忻州怎么样?牛教授说你们忻州原平就有“同川梨乡”,应该问题不大。二人来到原平市子干乡,在子干村全国人大代表栗翠田带领下考察梨园。一看梨园所处的地形、地貌,李振华对牛教授说,这和我老家阳坡乡也差不多呀。教授说,既然如此,改天带仪器回你老家测量测量。

2018年春,牛教授带团队来到三交镇,考察了孙家沟、王家沟、魏家沟几个村。在孙家沟村村民叫作“霸王堰”的一片山梁上,用经纬仪、GPS测量,每测一处,教授就说一句“太好了!”——其海拔高度1100米左右,非常适宜“玉露香”梨种植。再从河里灌水、崖上挖土取样回农科院测量,发现霸王堰一带丘陵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均十分理想。查阅当地气象、物候资料,又发现年均温、年无霜期、春秋季昼夜温差、年降雨量等等指标与“玉露香”梨的种植要求简直严丝合缝。此外,三交镇区域环境封闭、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大气环境优越、水系洁净、无工矿污染——“霸王堰”,就是一块种植精品、极品“玉露香”梨天造地设的宝地。

牛教授团队的科学论证,鼓足了李振华培育精品“玉露香”梨的信心。李振华雄心勃勃,想跟褚时健培育出“储橙”一样培育出“李梨”。孰不知隔行如隔山,孰不知每个环节都得“咣咣”砸钱,以至于押上了“身家性命”。

专家选定的霸王堰一带退耕还林后的坡梁地分散成五处,上下、来去只有时断时续、杂草丛生的羊肠小路。李振华雇人用推土机硬生生推出了五六公里可通车的土路,将五道山梁连成一体。土崖高低不平,又出推土机推出层层梯田。

“玉露香”梨须以大坑种植,一个坑80厘米见方,深80厘米。李振华先雇附近村民挖坑,挖一个付酬10元。没想到村里的老弱劳力一天只能挖三四个,进度太慢肯定耽误栽苗。振华一拍大腿,买回挖机、铲车昼夜作业,总算没误事。

大坑中的基肥,须用牛、羊粪和黄土混和、腐熟后的有机肥。牛羊粪从代县、繁峙的养殖场购买,光运费就是一大笔开支。以后年年需要追肥,老买不是个办法。李振华一拍脑袋,干脆自己建起占地27亩的养牛场。现存栏30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自繁自养。购买忻州“玉米兄弟”的有机秸秆打成饲料,自己再种500亩饲用玉米做成青贮饲料。别人养肉牛用上“辅助手段”8至12个月出栏,对“科技与狠活儿”深恶痛绝的李振华不为所动,“恒晟农牧”的肉牛自然生长,两年才能出栏,每头牛多支出近6000元的饲管成本。养牛下了大本钱,肉质自然出类拔萃,牛肉全部被广州、香港、澳门的客商“私人订制”。

霸王堰上没有水源。李振华在崖上建起三个水塔引水上坡,铺设滴灌,仅此一项投入300万元。

霸王堰种植“玉露香”梨的立地条件其他均好,惟有霜冻过早是劣势。问计于专家,专家说常规办法是喷洒药剂或烟熏,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给树苗“穿衣”——只是人力、物力成本太大。李振华一拍胸脯,购买厂家处理的棉布、棉条。这倒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得一株一株缠上去,一大笔人工费成为意外支出。

梨树不能长太高,枝条也不能太密,否则影响挂果。专家建议在每株树上吊十几二十个、每个装土一斤的塑料袋。想想6000多株树都挂上“吊袋”又得多少人工?

为改善梨果外观品质、防止病虫害入侵和鸟啄,在落花后的5月中旬到6月上旬一个多月时间,要为每一个幼果套上12公分宽、15公分长的透明薄塑料袋。套袋时,周边乡村几乎所有能上手的村民都被雇来,除了工钱,中午为抢进度还得管饭。

花前复剪、疏花疏果、整形修剪……每一个环节都请专家培训员工、村民。三交镇当地有种植果树的传统,老乡说,这哪是种果树?比伺候“月子”也麻烦。

今年采摘的时候,员工和村民必须先剪指甲、戴上手套。摘果时手托梨果,向上轻抬慢慢采下,一个个套上泡沫网套。

今年初次挂果,摘果两万斤左右,每个梨果上都呈现淡淡的红晕——这是精品“玉露香”梨外观上的显著标志。最大的“梨王”重一斤八两,绝大部分在一斤左右。吃一个,果肉白嫩、肉质似雪、汁多酥脆,果真是“咬一口、流一手”。

李振华为贮梨建起了冷库,这两万多斤梨根本不够卖。振华的儿子在太原算个小“网红”,拍了几段视频后,买梨的电话差点把手机打爆。

从明年起,霸王堰上的“霸王梨”将进入旺果期。以每株树产梨150斤算,6000株梨树将达到百万斤级的规模。

在昔日一片荒凉的霸王堰上,李振华历时5年、不计成本,培育出了精品、极品“霸王梨”。其模式不可复制,其精神足为楷模。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