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忻州>>正文

扎根一线 筑梦基层

——岢岚到村工作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2023年10月27日 10时55分   忻州日报

深秋岢岚,傍晚时分,天已擦黑。宋家沟镇黄道川村村委会的灯亮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马艳茹和几个“两委”班子成员还在整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资料,她一边忙着手头上的工作,一边想着等天黑要去村民家里走访,帮助大家进行收支测算。“这几天村民们都在地里忙着,为了不影响秋收,等天黑大家从地里忙完回到家,咱们再去入户走访……”马艳茹说。这段时间她天天都是这样,白天做日常工作,晚上去村民家里走访。

马艳茹是到村工作大学生,来村里工作后,她上门走访每一户村民,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把大家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发展上来,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群众增收新路子。

“大爷,庄稼收完没,需要帮忙您尽管说,我去帮你收……”在入户走访途中,碰到村民王利珍,艳茹远远地吆喝着。“不用不用,你忙你的,你整天在村里忙着都回不了家,你这小闺女比谁都能吃苦。”艳茹说:“白天怕影响你们秋收,我晚上过来帮大家做收支测算。”“我今年卖了30来头牛,差不多能收入10万元,明年开春再买些牛,日子更加有奔头。”王利珍高兴地说。

到村工作的几年时间里,马艳茹始终扎根一线,带领村“两委”班子盘活集体土地,建起了土豆加工厂,做大了牛羊养殖业,为村集体创收13.4万元。现在的黄道川人心齐、干劲足,一门心思谋发展、促增收。

正如马艳茹自己所说,“农村是考验我们各种能力的一个大舞台,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任务、新挑战、新使命,作为到村工作大学生,我们更要扑下身,沉下心,敢想敢干,为村里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她说要通过几年时间让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使村集体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岢岚,像马艳茹这样的到村工作大学生有130名。为了激励大学生在基层历练,在一线成长,岢岚县培育打造了到村工作大学生实训基地,搭建了“5+N+X”实训基地矩阵,对到村工作大学生开展系统化、实战化、专业化培训。并从“职责任务、日常管理、教育培养、激励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了“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实施细则”42条,探索形成了责任链、培育链、服务链、管理链、考核链环环相扣、链链相连的“五链”工作法,健全了到村工作大学生“引育管用留”机制,不断夯实到村工作大学生成长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现在130名到村工作大学生中,有4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73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他们累计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讲2100多人次,组建130个帮带对子,为群众办实事195件,已成为当地引进产业、服务群众、乡村治理的生力军。 (康 乐)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