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聚宝新区社区成立于2018年6月,下辖13个小区,住宅楼107栋,现有社区居民5862户9744人。社区生活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是全县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移民安置点。“十四五”期间,易地搬迁的工作重心转为后续扶持,聚宝新区社区以高质量社区治理为抓手,通过“四坚持四强化”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一网统筹、多元共治、服务提升”社区治理工作路径,用心用情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促进搬迁群众实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的质变。
坚持“党建引领”为纲,强化全方位组织领导
社区治理和后续帮扶,党的领导是纲和魂。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目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册党员86名,2021年换届后,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由原来60%上升到100%,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2岁降低到31岁,党员干部素养进一步提升。二是创新“四联三共”机制,凝聚社区发展合力。成立聚宝新区社区“大党委”,吸收15个单位和3名物业负责人,通过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动、保障联筹等“五联”机制,推动实现党务共商、事务共管、难题共解。三是构建纵向党建体系,绘就社区治理“同心圆”。完善“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网格化纵向党建体系,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到社区治理和后续帮扶全过程。
坚持“一网统筹”为基,强化全链条治理跟进
社区治理和后续帮扶,工作力量和工作体系是基础。一是“一网多能”抓整合。将原有综治网、安全网、疫情防控网等各类职责融入网格职能中,在辖区内科学划分16个网格。二是“一长多员”强功能。在每个网格上设立网格党支部,支部书记由党总支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兼任网格长,选强配优16名网格员。三是“五链闭环”快响应。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五链闭环”工作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四是数字平台展功能。通过打造社区智慧平台,居民可利用手机小程序办理相关业务,也可以反馈相关事件,网格员收到后第一时间处理。
坚持“多元共治”为要,强化全覆盖共建共享
社区治理和后续帮扶,治理效能和权益保障是重点。党群服务中心采取“5+N”治理模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治单位、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居民”五类多元主体为重点,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共治议事中心,建立完善居民议事协商制度等机制,推进“三官一顾问”(法官、检察官、警官及法律顾问)进社区,推进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开展义诊、免费技能培训等活动92次,总计1200余人次参与。
坚持“服务提升”为本,强化全周期后续帮扶
社区治理和后续帮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根本。党群服务中心强化对易地搬迁群众的全周期后续帮扶,被评为2022年度全省“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一是强化搬迁后扶。围绕“人、地、树、房”等方面,梳理明确搬迁群众应享有的迁出地8项权益、迁入地15项权益,厘清保障边界和范围,确保后续保障全覆盖。建立“一户一档一策”,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包保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防返贫动态监测。二是强化“两业”保障。贯通“产业+就业”,引进建成骏凯皮具等4个大型就业帮扶车间,提供65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工资2500元左右。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构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开展“下网格寻需求、下小区寻不足、下物业寻漏洞”活动。四是提升文化内涵。建立社区居民文明公约,成立戏迷演唱团、红白理事会、心理辅导协会、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五是深化融入提升。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群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管理为补充的服务架构,成立社区矛调小组,实现政府与居民之间更为畅通的互动,让邻里不再陌生、社区更有温度。
整洁的楼栋、宽敞的道路,以及就业帮扶车间、党群服务中心……如今聚宝新区社区的欣欣向荣,成为繁峙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稳步推进的生动注脚。下一步,该社区将持续完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机制,不断丰富治理形式和内涵,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上下功夫,在共建、共治、共享互通上求突破,培育党建引领“新动能”,打造社区治理“升级版”,全方位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水平。(记者 王 晟)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