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山西新闻>>正文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我省经济总量跃上2.5万亿台阶
2025年11月11日 09时22分   山西晚报

GDP年均增速预计达5%,规上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双双跑赢大盘,经济总量连跨2万亿、2.5万亿两大台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能源革命纵深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泓清水入黄河”成为现实图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就业、医疗、教育、“一老一小”保障走在全国前列;投资消费协同发力,数字经济加速崛起,民营经济撑起“半壁江山”……

11月10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也是省发展改革委专场发布会。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从会场了解到,在“十四五”的多个关键时期,煤炭市场剧烈波动、房地产持续下行等多重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1“一稳两高三突破”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十四五”期间,我省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具体可以用“一稳两高三突破”来概括:“一稳”就是经济总量稳步增长,GDP年均增速预计将达到5%。“两高”就是规上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1%、8.7%,高于GDP增速。“三突破”:第一个突破,经济总量相继跨越2万亿元、2.5万亿元大关,5年增量预计超过75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太原+大同的经济体量。第二个突破,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发展水平。第三个突破,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0年增长5倍,全省创新能力排名取得“十二五”以来的最好名次。

我省还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一批标志性改革落地见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省属煤炭企业专业化重组基本完成,人口小县改革示范向全国推广,“三医”(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有了“山西模式”。深度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服务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建设,太原、大同、运城等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改革试验区带动电商交易额增长61%,23条中欧(亚)班列通达16个国家,晋冀鲁豫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加快布局建设,山西正在从内陆腹地迈向改革开放前沿。

2 能源革命与双碳攻坚 交出亮眼答卷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坚决扛起能源大省责任担当,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顺利收官。能源供给向多元绿色转变,“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煤炭产量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晋电外送规模居全国前列。率先推出一批绿电直连、绿电园区试点示范项目,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55%。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降,能耗强度降幅居全国前列。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现货市场率先运行,2024年累计成交绿证131.7万张,绿电交易量76.6亿千瓦时。能源技术创新加速突破,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入轨运行。能源开放合作成果丰硕,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降碳方面,我省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强化节能降碳,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十四五”前四年,全省万元GDP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6.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降幅位居全国前列,绿色正在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我省成立由省长担任组长的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降碳工作领导小组,分领域推动20余项实施方案落地见效,构建“1+X”政策体系,山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路径更加明晰。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煤电机组332.1万千瓦,完成现役煤电机组“三改联动”7382万千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整体煤炭消费实现负增长。

积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一级能效家电市场占比显著提升,节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截至2024年底,公共充电桩桩车比达到1:7,基本满足全省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城镇新增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太原市公交车绿色车辆比例达100%,近万辆出租车实现纯电动化,绿色建筑、绿色出行已经成为新风尚。

“十五五”是我省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攻坚期,我省将按照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3民生实事用心办好 发展成果惠民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十四五”以来,每年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事业,人均预期寿命等8项民生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5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首先,我省把稳就业促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四五”前四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92.8万人,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其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成4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90%,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66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持续提高。同时,在“一老一小”上做到“两个率先”:即在全国率先实现普惠托育补贴全覆盖、率先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4美丽山西建设成果丰硕 奏响“黄河大合唱”

我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美丽山西建设成果丰硕。“十四五”国家下达的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水更清,“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大部分完工达效,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4.7%。“十四五”以来,我省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贡献山西力量。先后制定出台1个总体规划、21个专项和区域规划、30余个配套政策文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构建起完整的政策体系。在省际协同上,推动签订黄河流域晋陕蒙、豫晋陕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建立起保护责任共担、流域上下游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治理格局,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深入开展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十四五”以来全省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07万公顷,加快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的62.38%提高到2024年的65.51%。集中攻坚“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从2020年的66.7%提升到2024年的91.5%,黄河干流(山西段)连续3年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汾河入黄河口2024年首次达到Ⅲ类水质,呈现出鸥鹭齐飞的美景。

我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一手抓供水能力提升,推动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等省级水网工程加快建设,全省总供水能力预计达到97.6亿立方米,省级水网覆盖率达86.3%。一手抓用水总量管控,统筹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2024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5%和9%以上,在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省首次获评优秀等次。

5 投资破万亿 扩消费强引擎全面发力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扩内需战略,多措并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十四五”以来,我省构建了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机制,统筹推进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实施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超2000个,完成投资超万亿。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514亿、超长期特别国债207亿,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2626亿,支持了一批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的重点项目。雄忻高铁、古贤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有序推进,集大原高铁、瓦日铁路、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重要民生项目建成使用,有力支撑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消费品市场回升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我省居民消费年均增幅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今年10月底,“两新”政策已撬动消费超770亿元,为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2023年以来,全省重点景区接待游客、门票收入、经营收入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演艺经济蓬勃兴起,太原市“歌迷之城”等品牌形象正不断提升。

目前,投资消费良性互动的局面加速形成。一方面,有效投资的增加,直接促进了消费。另一方面,市场消费的扩大,引领带动了投资。

6数字经济跑出转型加速度 取得五方面成效

我省坚持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山西建设为主攻方向,纵深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五个方面成效。

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我省建设了算力监测调度平台,支持算电协同发展,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综合算力指数全国排名第八。成立山西数据交易中心,搭建数据流通交易平台,聚集平台主体193家、产品及服务200余项。

我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建成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创新载体59个,2家企业垂类大模型完成国家备案。着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智能终端、微短剧、数据标注等新兴产业。1-10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6个百亿级规模重点行业营收实现20%以上增长。

我省联合实施“数乘智改”行动,以数字技术促进千行百业提“智”增效,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300座。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59.3,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5.6%,新培育5户卓越级智能工厂。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9%。

我省开展了数字转型“百项示范”项目建设,聚焦群众所需,建设全省医疗数字影像云平台,打通省内383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聚焦产业所需,组织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支持能源电力、交通物流、现代农业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数字赋能平台。聚焦治理所需,建设“山西经济大脑”,以200余万条数据资源支撑精准施策。

同时,我省积极争取我省成功入选国家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试点。国家人工智能煤炭行业应用中试基地落地山西。大同获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和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地区。晋中市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遴选6家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试点,成功举办两届“数据要素×”大赛山西分赛,云冈石窟数据资源汇聚融合获全国一等奖。“基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案”等多个项目入选全国先行先试名单和典型案例。

7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量质齐升撑起半壁江山

“十四五”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省统筹抓好政策支持、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积极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制定出台《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民营经济“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2.0版升级上线,汇聚了上万条涉企政策、4000余项奖补事项。

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民营经营主体达到396.3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43.6%。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从2020年的7家增加至2025年的9家。全省民营企业100强门槛从16.1亿元提升至33.3亿元,增长106.8%。全省民营经济吸纳了八成的城镇劳动就业。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税收较“十三五”末增长25.0%,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1.5%,撑起了“半壁江山”。

近年来,一批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相继涌现,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属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民营企业44.3万户,占全部民营企业的38.2%;数字经济民营企业13.1万户,占全部民营企业的11.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十四五”期间我省民营经济量质齐升、稳步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全省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将继续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磊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