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的新变化,一石激起千层浪。实际上,考公考编“放宽年龄界限”的风已经吹了很久。10月16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注意到,山西省公务员考试尚未全面取消年龄限制,但在遴选等特定招录类型中已开始放宽年龄要求,为更多年龄段的考生提供了机会。
山西工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张小茜接受采访时表示,年龄放宽,并不意味着照顾“职场老人”,而是让评价标准真正回归到以能力素质为主的综合评价,让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都能体面地各扬所长、各尽其能。
朔州、吕梁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报考年龄放宽至38周岁
2025年,山西朔州、吕梁等地发布的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中,将报考年龄放宽至38周岁(以1986年9月为界),这是山西省首次在公务员遴选中突破以往35周岁的年龄限制。
其中,2025年1月6日,山西省公务员局发布《山西省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公告中提到,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录用规定》等法律法规,省公务员局将组织实施2025年度全省各级机关考试录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和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报考条件要求,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即1989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出生),2025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2025年9月4日,朔州市组织部发布《朔州市2025年度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公告中提到,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转任规定》《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朔州市委组织部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度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公开遴选职位为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级职位,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另一类专门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选调生。其中,报考者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要求年龄在38周岁以下(1986年9月以后出生)。
2025年9月8日,吕梁市委组织部发布《吕梁市2025年度市级机关(单位)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公告中提到,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转任规定》《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吕梁市委组织部决定开展吕梁市2025年度市级机关(单位)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全市12个市级机关(单位)共计划公开遴选三级主任科员及以下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参照管理人员)21名,其中,报考者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要求年龄在38周岁以下(1986年9月以后出生)。
考生群体:机会增多不意味竞争减弱
国考及部分省考遴选放宽报考年龄限制的消息,在考生群体中引发了热烈讨论。这一政策调整被视为应对职场年龄歧视的突破性进展,但也伴随着理性的审视与多元的声音。
有考生认为,破除年龄门槛,将覆盖因原有35岁限制而被排除在外的职场中坚力量,特别是那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政策覆盖范围延伸,2026年国考更是将年龄上限放宽至38岁(应届硕博放宽至43岁),使36岁至38岁在职人群及高学历大龄考生获得宝贵的报考机会。地方事业单位(如四川、上海)也已同步放宽,形成全国性趋势。
但也有考生担心:“即使年龄放宽了,有些单位可能还是会隐性排斥大龄考生,比如面试时会问‘你能适应加班吗’‘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这些问题,其实是在变相筛选年轻人。”还有网友分享了自身经历:“我37岁,考上了公务员,但单位领导让我去基层岗位,说‘你年龄大,适合做群众工作’,感觉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更核心的挑战在于,机会的窗口打开,并不意味着竞争的减弱,反而可能因报考基数扩大而加剧。年龄放宽后,预计将有更多拥有职场经验的考生涌入,导致热门岗位竞争比攀升。备考压力也因此分化:大龄考生需平衡工作、家庭与复习,时间更为碎片化;而应届生则需面对更多经验型对手的差异化竞争。选拔标准也可能随之升级,部分岗位可能增设专业能力测试或提高面试权重,这意味着单纯依靠笔试高分已难以保证脱颖而出。
专家解读:年龄放宽的本质是能力导向
针对此次年龄放宽政策,山西工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张小茜表示,这并非简单的“照顾‘职场老人’”,而是通过破除僵化的资历壁垒,构建更加开放、以能力素质为主的综合评价和人才竞争机制。其目的是让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都能体面地各扬所长、各尽其能,释放的不仅是千万中年劳动者的职业活力,更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潜能。
张小茜分析,在延迟退休、工作年限普遍延长的大背景下,公考招录年龄放宽是正常且必要的适配,“即使40岁入职,也能在岗位上工作20多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服务能力需要提升,尤其需要专家型、技术型公务员。在一些岗位上,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能更快发挥作用,减少培训和适应成本。”
从宏观层面看,这一政策是对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主动应对,旨在充分挖掘中年群体积累的行业经验、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它更是落实“人岗匹配”原则的关键举措,让那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锤炼过的、处于职场“黄金期”的复合型人才,有机会参与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的水平。
张小茜特别指出,对应届硕博群体放宽至43周岁的设计,精准覆盖了“工作后深造”的复合型人才,彰显了“能力优先”的导向,有助于为公务员队伍注入多元视角。面向县乡基层的岗位放宽年龄,更能吸引有基层经验的中年人才,有效缓解“基层人才荒”的治理困境。
当然,政策放宽也对“职场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小茜强调,他们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新事物新技术,让自己保持竞争力。在呼吁全社会打破“35岁门槛”的同时,考生自身也要主动打破在工作能力、心态、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自我设限,抛弃“职场老人”可能存在的优越感、躺平思维或养老心态,永远以“新人”的姿态面对工作中的每一次挑战。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梁成虎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