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山西最动人的丰收图景,不仅在沃野田间,更在方寸屏幕之间。一批批山西农特产品借助直播镜头跨越山河,走向全国各地。
在临县的直播间里,农户一天就卖出上万斤红枣;运城苹果搭上“电商快车”销往北上广;大同的杂粮也因直播曝光而订单不断。越来越多的农民也从田埂走向镜头,变身家乡特产的“代言人”。更有农村电商培训计划、县域直播基地建设等精准政策相继落地,不仅教会农民直播技巧,还搭建起稳定的销售平台,让“云端”带货既有热度更有底气。
农民主播“触网”
田埂间走出“带货达人”
“宁武莜面真叫妙,三生三熟味道好,吃法多变不重样……”近日,在宁武县一家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的直播间内,三位“妈妈级”主播任翠萍、周秀芳、葛秀兰组成的“宁武的她们”团队,正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推荐宁武莜面。
她们年龄都在50岁以上,原本只是在家忙家务、带孩子的普通农村妇女。今年5月初,她们参加了宁武县妇联举办的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后,6月6日便开通了“宁武的她们”直播账号。短短两个半月,她们的营业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在“宁武的她们”火热带货的同时,黄河岸边的临县,陈玉香也正用浓浓的乡音推荐着家乡的特产。“这里有胡麻油、今秋新摘的麻麻花……家人们,都是咱山里的好东西,赶紧下单吧!”10月7日,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60多岁的陈玉香头裹白头巾,身着红色花袄,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捧着一罐葱油麻麻花,向网友介绍特产。身旁的儿子牛牛则忙着“打配合”,一边笑着应和母亲,一边快速回复粉丝留言,母子俩忙得热火朝天,直播间的下单提醒声接连不断。
这并不是李家山村网红“牛牛与老妈”第一次直播带货。两三年前,牛牛返回家乡创业,拍摄母亲做饭的日常短视频传到网上,没想到深受网友喜爱,嗅到商机的牛牛立刻在自家院子里搭起简易直播间,正式与电商“结亲”。如今,母子俩的直播不仅让临县的胡麻油、葱油麻麻花走出了大山,更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屏幕认识了李家山村。
这些农民主播的故事,正是山西乡村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2024年全省农村网络销售额203.8亿元,同比增长27.9%;2025年1—7月,农村网络零售额140.7亿元,同比增长27.7%。
昔日手握锄头的农民,今天成了镜头前自信的推荐官。电商直播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深刻重塑着传统农业的产销模式,为山西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政策资金齐发力
筑牢直播助农根基
在临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培训教室内,三十多位农民学员正举着手机,跟着讲师学习如何调整镜头角度、打光。“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让我这握了半辈子锄头的手,也学会了拿稳直播架。现在我把直播当成了‘新农活’,收入也增加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学员笑着说道。
这样的培训场景在山西越来越常见。在宁武县,妇联专门为农村妇女开设了电商“定制班”。55岁的任翠萍告诉记者,第一次上课连直播软件都不会下载,“老师从注册账号教起,还帮我们设计话术,比如介绍莜面时要提‘三生三熟’的老讲究,网友才爱听。”正是这样接地气的培训,让“宁武的她们”团队从“零经验”起步,短短两个半月就获得了众多网友的认可。
这些生动实践的背后,是我省对农村电商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补贴、人才培训到物流体系搭建、品牌培育,多维度为农村电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而近日由山西省多部门联合修订的《“名品出晋”网络品牌培育行动计划》的出台,更是进一步为直播助农指明了方向。该计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推动对接优质直播资源,深入挖掘山西名特优产品及文旅资源,策划一批商旅文融合的专题直播,并通过邀请助农直播团队来晋开展公益推广,全面提升“晋字号”产品的知名度、竞争力和销售额。
这些政策红利的释放,让山西农村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山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全省100个乡村e镇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公共直播间的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大规模培训和实践活动,山西省培育出一批具备电商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本地电商带头人及网络主播,打造出113个区域公用品牌、545个“小而美”自主品牌。
直播“带货”又“带景”
乡村文旅焕发新活力
直播助农不仅让农货出了山,更让山西的乡村美景、民俗文化走进了网友的视野。许多农民主播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主动当起家乡的“旅游推介官”,在直播间里介绍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特色景点,实现“农货+文旅”双增收。
“大家到了李家山,我带大家观一观。上面山下面水,风水宝地实在美。”陈玉香将手机镜头缓缓扫过身后的古村落梯田和远处的黄河弯道,即兴说起了自编的顺口溜。
不只是卖货,更是在讲述家乡的故事。在“牛牛与老妈”的直播间,网友不仅能买到地道山货,更能透过质朴而真诚的讲述,“云游览”李家山的古朴院落和壮美风光。不少粉丝留言:“不仅下单了特产,更收藏了村庄,放假一定带孩子来看看!”
在绛县磨里镇,主播倪利芳的直播间不只卖农货,更是一扇望向中条山秀美风光的窗。“家人们,咱们磨里镇藏在‘七山二岭一分川’之间,山环水绕,就像一幅活的山水画!”她常一边展示小米、蜂蜜,一边将镜头转向远方层叠的青山、葱郁的田野。很多观众因她的介绍,不仅下单特产,更心动于磨里镇的自然之美,特意前来徒步山水、体验农事,带动了本地民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倪利芳用镜头让藏在深山的风景与好物一起走出大山,真正实现了“带货”又“带景”。
如今,在山西,越来越多的主播加入“带景”行列。他们用镜头连接城乡,让网友在购买农货的同时,了解山西的乡村之美、文化之韵。当农特产品搭上直播快车,当乡村美景透过屏幕传递,山西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云端徐徐展开,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刘慧芳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