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山西新闻>>正文
“上好学”提升百姓幸福感
——全省各地多措并举打造人民满意教育
2024年11月28日 09时06分   山西日报

教育是民生之基,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聚焦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人民办好的教育,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集团化办学,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孩子能入读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汾东学校,真的非常高兴非常满意。”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太原市小店区一位家长满面喜色地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近年来,太原市以集团化办学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了“4+”(名校+弱校、名校+普校、名校+新校、高校+本地校)和“三集群”(跨区域集群、跨学段集群、跨体制集群)办学模式,跑出“扩优提质”加速度。九一小学、青年路小学、山西省实验小学以及山大附中、太原五中等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不断发生令人惊喜的“裂变”,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据介绍,目前太原市集团化办园38所,中小学教育集团76个,并建成18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太原市教育局《集团化办学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小店区教体局《把好学校办到百姓家门口》两个案例今年入选全国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

宁武县阳方口镇阳方口学校近年来实现了华丽变身——本地生源不断回流,不仅受到本镇和邻近薛家洼乡学生和家长的青睐,还吸引了部分县城的学生,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什么?原来,2020年6月,宁武县委托“名校”忻州师院附中对阳方口中学进行托管帮扶,经过4年努力,阳方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社会认可度大幅提升。

这是忻州市集团化办学的一个缩影。从2016年起,忻州市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不断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通过派驻管理团队、整体托管、交叉跟岗等方式扩优扶弱,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该市已构建义务教育学区77个、教育集团18个、学校联盟体37个、合作办学体6个、托管帮扶体3个,共覆盖学校369所,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改革亮点频闪,晋中长治典型经验全国推广

11月初,“第二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发布,晋中市教育局《市域统筹促进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发展》案例成功入选。

多年来,晋中市教育局始终把办好高中教育作为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牵引器和动力源,市域统筹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县域高中发展的“生源、师资、经费”三大难题,基本形成了16所省、市级示范高中为主体,9所特色普通高中为补充,每个县至少有1所优质示范高中的公办普通高中发展格局,普通高中教育呈现均衡协调、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晋中市便稳步实现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100%分配到校,引导初中生源均衡配置,有效遏制了农村初中“空巢”现象;从2010年起,晋中市高中阶段严格实行不跨县招生政策,并于2022年提前两年完成了教育部“到2024年实现属地招生”的要求。

长治市是全国首批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也是全国9个“双减”试点城市之一,工作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和“全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案例”。

2019年7月,长治市委市政府出台《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之后,教育部陆续在长治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工作会议,长治经验在全国推广。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近年来长治市多措并举,不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巩固“双减”试点成果,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打造“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如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秩序,高中按梯次进行录取,实现统招平台以外“零招生”;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45个,覆盖学校138所;大力实施省示范高中对口帮扶县区普通高中工程;深化校外培训治理等。

全情全力投入,推动教育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开通教师就医绿色通道、教师免费乘坐公交、旅游景点向教师免费开放、每年一次教师免费体检……吕梁市提高教师待遇的做法,是该市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吕梁市从全力构建“五大机制”入手,精准推进“教师培训、教研教改、课堂革命”三大内涵式发展工程,办成了一批老百姓急切期盼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包括立体式推进、专业化管理、全方位育人、系统性强师、多维度保障在内的“五大机制”落地实施,勾勒出吕梁市教育发展的动人旋律。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改革、亲自推动落实、亲自解决问题,并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纳入全市改革发展12大重点课题,出台《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全程跟踪落实;摘掉校长官帽,实行职级制和聘任制,让教育专家办学治校;创造性推行校长“管理课”和教师“思政课”、纵深推进“课堂革命”等。

按不低于年生均600元的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安排财政补贴,并通过定额补助、综合奖补、购买服务、减免水电暖费用等方式支持其发展;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13所;3年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5.98亿元,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近年来,大同市的教育改革同样可圈可点,特别是其创新思路,多点发力,持续推进学前教育稳步发展,目前该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63%,位列全省第一,“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襄汾县职教中心“丁陶鼍鼓”登上央视舞台,天塔狮舞表演团受教育部邀请参与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活动;临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临汾经济开发区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并于今年5月入选首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乡宁县职业中学与紫砂陶小镇、山西省金砂紫陶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紫砂陶艺产业学院,合力推动当地紫砂产业专业镇发展……近年来,临汾市在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地方文化传承、经济专业镇建设、乡村振兴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职业教育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逐步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本报记者李林霞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