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忻州头条>>正文
推动生态治理、城乡融合、城市升级的典范之作
忻州牧马河生态公园竣工
2025年08月14日 10时26分   忻州日报

牧马河生态公园一角。记者张存良摄

历时3年建设,沿牧马河忻州城区段4.6公里带状河岸打造的生态公园近日竣工。这座占地162公顷的生态长廊,以“一河两路、三桥五场、六林一塘”构建起“牧马十八景”,再现古代“双流合抱入滹沱”的诗意画卷。项目坚持“修复为根、治理为本、民生为要”原则,高标准完成河道治理、湿地修复等工程,成为推动生态治理、城乡融合、城市升级的典范之作。

生态屏障筑牢民生根基。公园系统整治4.6公里河道与9.2公里岸线,修复湿地21.95公顷,建成16公顷生态水域。改造废弃垃圾填埋场、废品站为绿地,新栽油松等50余种乔灌木2.41万株,建成5个市民广场、11个球场及27公里健身步道。在6处原生林区补植本土树种,撒播芦苇等6种水生植物,吸引野鸭、白鹭等多种动物回归。

绿色动能激活城乡融合。项目带动公园周边村庄形成“生态+农业+文旅”产业链,南关村智慧农业创新区、东石村等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公园与忻州古城联动打造“游古城—逛公园—品农韵”精品线路,形成“半城碧水映满城烟火”的文旅新格局。生态改善更催生桐欣商务区落地,牧马河沿河文化商业群、低空旅游营地等12个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区域投资新热点。

双流格局赋能城市升级。作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核心生态节点,公园与城北云中河形成“北云中、南牧马”的城市双动脉,重塑“水绕城郭”的古典意象。建成的5个主题广场、12公里滨水慢行系统,使城南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高品质绿地区域,“城市会客厅”日均接待超5000人次。区域PM2.5浓度下降15%,生态竞争力显著增强。

当晨光漫过系舟山脉,为牧马河镀上淡金色外衣——这座承载着“太忻绿肺”使命的生态公园一望无际的葱茏画卷正徐徐展开。遗山桥南侧,槐荫路与丁香路如两条绸带伴河而行,晨练者的脚步惊起草叶间闪烁的露珠,恰似散落的翡翠珍珠。4.6公里生态廊道中,“牧马十八景”次第苏醒。从遗山桥以南412米延伸至108国道牧马河桥,狭长湿地如绿色动脉连接城乡。在景贤广场观景台远眺,碧草、白马、流水与系舟山脉构成水墨长卷。黄昏时分,光丝为弦、流水作琴,天地合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不仅承载着“韧性乡野植物种子库”的生态功能,更通过10座配备AED急救箱、微波炉的智慧驿站,兑现着“人民公园”的温暖承诺。

千年文脉浸润新景。镌刻“牧马云天”的景贤广场巨石前,元好问的文学血脉在牧马河畔延续。当游客踏上丁香花造型的揽星桥,别致的景观灯默默诉说着忻州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永丰桥畔,生态修复的成果令人惊叹。禹王桥如扬帆巨轮横跨266米河面,桥南北“朴泽浔芳”“桑榆暮霞”原生林区里,深坑地形保留着原始地貌。湿地体验区内,波斯菊在风中摇曳如点点繁星,精心设计的生态驳岸实现了“微蓄水、可淹没、可参与”的海绵理念。

活力空间赋能未来。跤乡广场的石碑铭刻着忻州八百年摔跤传统,“挠羊赛”的文化基因在此活化重生;在多功能运动区,笼式球场可随时切换足球、网球模式;在阶梯湿地体验园内,江南园林的婉约巧融北方塬梁。暮色中的永丰广场华灯初上,牧马河水携着千年故事向北流淌,这条连接太原与忻州的历史纽带,如今正以“世界级康养目的地”的崭新定位苏醒。当4.6公里生态廊道与忻州古城、云中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城在林中,山水环绕”的宜居画卷已然落笔。此刻,牧马河的波光里荡漾的不只是系舟山的倒影,更是一座城市绿色转型的壮志雄心。(记者刘鑫林)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