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忻州头条>>正文
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忻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2024年工作综述
2025年02月27日 10时17分   忻州日报

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在忻州的大街小巷,志愿者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一个个微小的个体怀揣着大爱,以实际行动为城市发展贡献着力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城市软实力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特别是2024年,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坚持“建机制、统资源、创品牌、优服务”的原则,组织各级志愿服务协会精准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凝聚起磅礴力量。

制度引领筑牢志愿服务根基

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规范与发展的理念,引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稳步前行。通过不断完善《忻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章程》,保证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让志愿服务工作有规可依,为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志愿服务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让志愿服务在忻州大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培训赋能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2024年11月7日,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举办了“志愿赋能 益路同行”志愿服务大讲堂。大讲堂特别邀请了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岢岚县退休干部张文翰主讲。张文翰从绿化一座山、建立一个老干部活动基地、组建一个示范党支部、资助一百多名困难学生、调解233起矛盾纠纷、组建一支创卫创文监督队与一支乡村振兴农村服务队等十件实事到组织好一个志愿者团队、搭建一个平台、发扬一种精神、奉行一个宗旨等方面,分享了自己退休十八年如一日把志愿服务当作事业来做、为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故事和体会。此次志愿服务大讲堂的举办,加强了市直专业志愿服务队之间的友好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志愿者的身份认同感、荣誉感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在志愿服务大讲堂上,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更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丰富我们的社会经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可以结交更多朋友,认识更多不同的人,学会理解和支持别人,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忻府区阳光公益协会志愿者张素梅说。

市红色志愿服务队队长冯丽表示:“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大讲堂活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成就和收获。志愿服务不仅是为别人,同时也是为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既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和毅力,也收获了成就感和幸福感,让我们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大讲堂现场,除了我市的志愿服务骨干,还加入了许多“新鲜血液”。“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大讲堂活动,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深感自己正在从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十分光荣。”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张玲说,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举办的大讲堂让志愿者明白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根据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展志愿服务。学会链接资源,利用平台和自身优势,大胆实践、不断学习,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努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20.4万余名,累计服务时长73.7万余小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800余支;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500余个……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数以万计的志愿者,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书写筑城温暖篇章。

聚焦民生,精准开展志愿服务

在忻州,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志愿者服务联合会组织的20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街头,传递文明新风,潜移默化中,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悄然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已成为志愿者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驿站”。持续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吸引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市志愿者们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养老院,志愿者们定期开展“情暖夕阳红”活动,为老人们打扫房间、整理床铺、陪他们聊天解闷,还组织文艺表演,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在儿童福利院,志愿者们化身“爱心爸妈”,为孩子们送去玩具、书籍,陪他们做游戏、讲故事,用爱心呵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针对残疾人群体,志愿者们开展“助残阳光行”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学习生活技能,还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024年4月20日,忻州市爱心公益协会组织志愿者二十余人在忻州古城西园、秀容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爸爸或妈妈的身份,陪伴一群福利院的儿童参加在古城举办的“奔跑吧·少年”2024年忻州市亲子定向赛,帮助孩子们圆了一个“平等参与,共享赛事”的美丽梦想。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爱心,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关爱特殊儿童少年的生活和发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友爱、包容和温暖的社会环境。

展望未来,续写志愿服务华章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2024年5月18日,在第34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忻州市爱心公益协会组织20多名志愿者走进忻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弘扬公益精神 关爱特殊儿童”爱心助残活动。活动特邀派森造型四名理发师为孩子们义务理发,与孩子们互动做游戏,贴心交流疏导心理。孩子们懂礼貌、知感恩,也纷纷向志愿者表达了真诚质朴的感谢。

12月5日,环保志愿者们深入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与企业环保监督,为忻州蓝天碧水贡献力量。志愿者在忻府区怡居苑小区开展“分类世界 绿意生活”活动,深入忻府区铁牛水泥、金牛水泥、五峰山水泥等厂家,对企业“一厂一策”执行、减排、治污设施运行、车辆管控等进行全面监督指导。他们还走进忻府区4家混凝土搅拌站,现场检查砂石存放、清扫、废料处置情况,对物料露天堆存等不规范行为提出整改要求,督促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志愿者们用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推动企业环保规范化发展,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为忻州生态环境改善交出“绿色答卷”。

志愿者是生命的守护者。在五台山的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中,忻州市平安救援队迅速响应,执行了一系列紧急救援任务。2024年9月27日,在五台山的恶劣天气下,救援队迅速响应,成功救出迷失方向的“00后”小伙和被困断崖的人员。9月29日,救援队在大雾、大风和小雨中,连续完成三起救援……救援队一次次迅速行动,用他们的快速反应和专业救援能力为五台山游客的安全保驾护航。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委忻州雷霆救援队彻夜寻找走失人员;忻州市平安应急救援队驻五台山队员解救南台被困驴友,踏雪徒步5公里解救被困游客;忻州市蓝天救援队积极参与森林草原灭火实战演练,提高应对森林草原火灾时的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他们用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的建立,志愿者们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传承着忻州精神的忻州人民,以赤诚的忻州情怀,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红”与“忻州红”交相辉映,不断绽放志愿服务之花的光彩芬芳。

“小李,我们来看你了,身体怎么样,过年还缺啥……”春节前夕,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人来到了身残志坚志愿者李趁心家,为他送上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21岁的李趁心自幼父母双亡,五岁时因车祸失去一条腿。2022年被忻府区阳光爱心公益协会收留并加入协会。虽然他身患残疾,但始终自立自强,努力靠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在加入阳光爱心公益协会两年多的时间里,李趁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被协会评选为“优秀志愿者”。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在全链条激励上抓创新。一方面抓物质奖励,鼓励各地出台志愿服务激励办法,从积分兑换、信用支持等方面推出优惠措施;另一方面抓精神激励,广泛选树美德典型、好人榜样,大力宣传典型的凡人善举和感人事迹,让先进典型成为影响和带动群众践行美德的‘最美榜样’。”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24年,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共整理发布《志愿者在行动》12期,详细记录了忻州志愿者在每一个被需要的场所扶弱助困的感人事迹,激励志愿者温暖相伴,在志愿服务的征程上用爱心持续传递服务社会的正能量。

在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忻州的志愿服务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志愿者们并未停下脚步。他们将继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忻州的志愿者们将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期待,在忻州这片充满爱心的土地上,志愿服务之花将绽放得更加绚烂。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张玲说,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举办的大讲堂让志愿者明白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根据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展志愿服务。学会链接资源,利用平台和自身优势,大胆实践、不断学习,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努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20.4万余名,累计服务时长73.7万余小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800余支;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500余个……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数以万计的志愿者,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书写筑城温暖篇章。

聚焦民生,精准开展志愿服务

在忻州,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志愿者服务联合会组织的20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街头,传递文明新风,潜移默化中,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悄然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已成为志愿者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驿站”。持续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吸引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乡风文明建设中来,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市志愿者们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养老院,志愿者们定期开展“情暖夕阳红”活动,为老人们打扫房间、整理床铺、陪他们聊天解闷,还组织文艺表演,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在儿童福利院,志愿者们化身“爱心爸妈”,为孩子们送去玩具、书籍,陪他们做游戏、讲故事,用爱心呵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针对残疾人群体,志愿者们开展“助残阳光行”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学习生活技能,还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024年4月20日,忻州市爱心公益协会组织志愿者二十余人在忻州古城西园、秀容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以爸爸或妈妈的身份,陪伴一群福利院的儿童参加在古城举办的“奔跑吧·少年”2024年忻州市亲子定向赛,帮助孩子们圆了一个“平等参与,共享赛事”的美丽梦想。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爱心,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关爱特殊儿童少年的生活和发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友爱、包容和温暖的社会环境。

展望未来,续写志愿服务华章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2024年5月18日,在第34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忻州市爱心公益协会组织20多名志愿者走进忻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弘扬公益精神 关爱特殊儿童”爱心助残活动。活动特邀派森造型四名理发师为孩子们义务理发,与孩子们互动做游戏,贴心交流疏导心理。孩子们懂礼貌、知感恩,也纷纷向志愿者表达了真诚质朴的感谢。

12月5日,环保志愿者们深入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与企业环保监督,为忻州蓝天碧水贡献力量。志愿者在忻府区怡居苑小区开展“分类世界 绿意生活”活动,深入忻府区铁牛水泥、金牛水泥、五峰山水泥等厂家,对企业“一厂一策”执行、减排、治污设施运行、车辆管控等进行全面监督指导。他们还走进忻府区4家混凝土搅拌站,现场检查砂石存放、清扫、废料处置情况,对物料露天堆存等不规范行为提出整改要求,督促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志愿者们用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推动企业环保规范化发展,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为忻州生态环境改善交出“绿色答卷”。

志愿者是生命的守护者。在五台山的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中,忻州市平安救援队迅速响应,执行了一系列紧急救援任务。2024年9月27日,在五台山的恶劣天气下,救援队迅速响应,成功救出迷失方向的“00后”小伙和被困断崖的人员。9月29日,救援队在大雾、大风和小雨中,连续完成三起救援……救援队一次次迅速行动,用他们的快速反应和专业救援能力为五台山游客的安全保驾护航。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委忻州雷霆救援队彻夜寻找走失人员;忻州市平安应急救援队驻五台山队员解救南台被困驴友,踏雪徒步5公里解救被困游客;忻州市蓝天救援队积极参与森林草原灭火实战演练,提高应对森林草原火灾时的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他们用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的建立,志愿者们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传承着忻州精神的忻州人民,以赤诚的忻州情怀,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红”与“忻州红”交相辉映,不断绽放志愿服务之花的光彩芬芳。

“小李,我们来看你了,身体怎么样,过年还缺啥……”春节前夕,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人来到了身残志坚志愿者李趁心家,为他送上了慰问金和生活用品。21岁的李趁心自幼父母双亡,五岁时因车祸失去一条腿。2022年被忻府区阳光爱心公益协会收留并加入协会。虽然他身患残疾,但始终自立自强,努力靠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在加入阳光爱心公益协会两年多的时间里,李趁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被协会评选为“优秀志愿者”。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在全链条激励上抓创新。一方面抓物质奖励,鼓励各地出台志愿服务激励办法,从积分兑换、信用支持等方面推出优惠措施;另一方面抓精神激励,广泛选树美德典型、好人榜样,大力宣传典型的凡人善举和感人事迹,让先进典型成为影响和带动群众践行美德的‘最美榜样’。”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24年,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共整理发布《志愿者在行动》12期,详细记录了忻州志愿者在每一个被需要的场所扶弱助困的感人事迹,激励志愿者温暖相伴,在志愿服务的征程上用爱心持续传递服务社会的正能量。

在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忻州的志愿服务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志愿者们并未停下脚步。他们将继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忻州的志愿者们将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期待,在忻州这片充满爱心的土地上,志愿服务之花将绽放得更加绚烂。(记者 张志远)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