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忻州头条>>正文
凝心聚力谋项目 全力以赴促发展
——我市“十三五”期间项目建设新突破新成就
2020年11月09日 10时48分   忻州日报

本报记者 乔龙飞

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建成投入使用,一个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天一个样”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十三五”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的鲜明导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明天”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增量带存量的突破口,不断深化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抢先抓早,真抓实干,统筹谋划实施重大项目,为持续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努力蹚出转型新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推进机制日益完善

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我市不断创新项目推进机制,陆续开展了“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冬季行动”“转型项目建设年”“深化转型项目建设”等活动,以及前期手续集中办理、项目集中开工、“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打击红顶中介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取得卓越成效。与此同时,我市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分级调度、重大项目市领导包联等制度,形成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制度体系。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省“三个一批”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项目建设“七个一批”推进机制,按照项目建设的不同时点、阶段或状态,从包装、招商、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滚动推进,形成了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的闭环机制,项目建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包装项目4610个,总投资24810.6亿元;招商项目4318个,总投资24647.0亿元;签约项目482个,总投资2473.3亿元;落地项目307个,总投资858.2亿元;开工项目572个,总投资862.8亿元;在建项目771个,总投资1938.6亿元;投产项目157个,总投资190.2亿元。

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十三五”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累计完成投资3116.6亿元。“十三五”期间,共建设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587个,总投资571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45.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9.2%,省市重点工程龙头带动作用明显。近三年,全市累计新开工项目2013个,总投资2973.6亿元,完成投资709.3亿元。这些项目和投资为全市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市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坚持以产业转型为重点,聚焦八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和六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科技创新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项目结构非煤与煤的结构性突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近年来,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7.05个百分点,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煤炭工业4.85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阳煤忻通、美新通用等煤机装备集群发展,繁峙奥博光伏生产基地、忻州经济开发区上电新能风电制造等光伏风电装备悄然兴起。新材料产业方面,金宇科林高岭土等一批新材料产业形成规模,利国取向硅钢试生产,填补全省空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风电为龙头、以光伏为基础、以水电为骨干和生物质能、垃圾、燃气发电并存的新格局,41座已核准在建风电项目,7个已并网投产,神池渊林、代县钢瑞、偏关晋电化工等三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已开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方面,国电投山西铝业氧化铝产能达到310万吨,单体产能全国第四。山西新石200万吨焦化及煤化工项目完成。代县久力、繁峙金德诚信等一批大型球团项目建成投产,实现矿粉就地转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浪潮忻州云计算数据中心、千陌大数据呼叫中心建成运营。科技创新产业方面,以中科晶电为龙头的半导体材料产业园落地,半导体产业“一园四链”初具雏型,蓝宝石、5G芯片等高技术产业项目落地。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增长,忻州古城、田森汇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红星美凯龙相继开门迎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雁门关景区荣升国家5A级景区,天涯山、禹王洞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芦芽山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创建国家5A景区进展顺利。

民生项目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五年来,全市出行更畅了,环境更美了,医院、学校、公园更多了,一批批游客在古城进进出出,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多年来,我市不断加大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高铁、公路、通用航空、教育、医疗等相关产业。高铁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大西高铁原太段通车,忻州进入高铁时代;集大原高铁开工建设,雄忻高铁项目前期进展顺利,有望年内开工。公路建设持续推进,五盂高速、灵河高速、神岢高速、晋蒙黄河大桥通车,繁五高速启动招标,国道208线忻州市过境改线竣工通车,长城黄河偏关段一号公路建成,忻定原同城化快速通道启动。通用航空业前期推进力度加大,五台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8万人次,航空口岸临时开放,繁峙滹源通用机场具备开工条件,原平通用机场取得军方批复意见,代县、河曲、保德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社会民生方面,大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忻州高级中学、忻州现代双语学校、长征小学、实验幼儿园、和平小学、龙岗小学等一批学校相继启用,忻州师范学院新校区、忻州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市人民医院、市妇儿医院等投运,市疾控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重点公共卫生项目前期加快推进。云中河景区、九龙岗森林公园、体育公园、遗山公园、植物园等重点城建项目建成投运。

开发区主引擎作用逐渐凸显

“十三五”期间,我市除忻州经济开发区和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新批复设立繁峙经济技术开发区、岢岚经济技术开发区、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静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神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五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等6个省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8个。开发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推进“三化三制”,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引擎。2018年至今,省级开发区累计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总投资376亿元,占到全市的30%以上。

2017年,忻州经济开发区扩区成功,形成了“一区七园”的发展新格局,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产业集群为定位,成功引进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华晶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德晶科技(台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团队建设半导体项目,初步形成了从超纯材料到晶圆衬底、外延、蚀刻、芯片制造、芯片封装的半导体产业链雏型。繁峙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冶金铸造、装备制造、中高端铝合金制品等新兴产业,建设推进南苑铝业、冀宇机械制造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精密铸造和再生铝合金为一体的忻州市装备制造业基地。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打造“世界法兰锻造之都”为目标,成立了法兰锻造协会,实施法兰锻造企业“12510”改革,建成6个国家级、2个省级行业平台和1个院士工作站,以宝航重工等为代表的大型法兰企业建成投产,法兰出口全国第一。岢岚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鑫宇焦化、道生鑫宇等企业,延伸新能源产业链,目标是建成北方地区最大的氢能源生产基地。静乐、神池、五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以打造“中国杂粮之都”为引领,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农业与城镇化同步发展的试验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以“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市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的高潮,汇聚起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忻州力量。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