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9名考生陆续收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收获了同学家长们满满的羡慕。这些圆梦燕园的孩子,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优异成绩的背后,无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学子们很多优秀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心态,或许更值得学弟学妹借鉴。为此,记者走近他们,挖掘整理了各自的“武林秘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并取得好成绩的吧。
郝雪妍
毕业于忻州一中612班,高考总分651分(语文123分,数学137分,文综248分,英语143分),文科全市第一名、全省第三名,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
秘笈分享:高中生活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学习经验是总结和记忆。语文的答题模板,数学的公式方法,英语的单词句型,文综知识的体系化梳理,都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并多读多记。复杂混乱的知识点,更要花时间分类梳理。学习时间紧张时,总结可以简单一些,不写具体内容,只写框架。总而言之,自己心里要有逻辑、有体系,学起来会更轻松一些。总结后的内容也要常翻常看,不能浪费自己写总结的心血。关于语文模板,对于像我这样语文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讲,模板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模板是万万不能的。它能给我们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路,避免我们思维的局限。
刘 澍
毕业于忻州一中理卓一班,高考总分698分(语文125分,数学138分,英语144分,理综291分),理科全市第一名、全省第6名,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录取。
秘笈分享:回首高中三年,似乎人人的学习经历并无不同:早起晚睡,周末少休,争分夺秒,只为七月一搏。与沉重的学习压力相伴的、是或高或低的成绩、或进或退的名次。如何在浮沉之中保持定力,如何在进退之时心态平和,其实远比繁重的学业更考验我们的毅力。然而,每个人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特质,因此,我在此也仅能依据我个人的经验,赠送给大家两句话:行有所得,戒骄戒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说,在进步之时,切勿沾沾自喜,而要找出学习进步的动力并将其发扬光大;在状态不佳时,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改正。我个人鼓励同学们敞开心扉,与家人、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困惑,找准“病因”,方能对症下药。把握好自我疏导与自我纠错的平衡,才能找准学习中的“好感觉”。
罗 钰
毕业于忻州一中理卓二班,高考总分689分(数学131分,语文139分,英语140分,理综279分),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录取。
秘笈分享:我并非一个“典型的理科生”,个人最引以为傲的能力是阅读和理解,如果还有的话就是所谓“杂学旁收”以及良好的心态。语文能力就是靠着大量阅读堆起来的。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我一贯的主张就是不加挑选有啥读啥,以及保证一定量的超出能力范围的作品。粗制滥造的作品其实很能激发出人的批判性思考,如果我们能读出坏的作品为什么坏,那自然就容易品出好的作品所以好的缘由。高中的心路历程,基本是作为咸鱼快乐而努力地翻身的过程(笑),即便是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永远不会赶上一些人了,即使一次次受打击,仍然能坚持尽全部的努力。保持“敝帚自珍”的个人特色,在快乐与自信的同时,对人与事都抱有善意。我认为这是我高中最大的收获。
李骥宇
毕业于忻州一中卓越二班,高考总分678分(语文122分,数学132分,英语141分,理综283分),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秘笈分享:我在高中阶段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最值得分享。在校期间分上课、拉练、考试。上课时我会抓紧时间听讲,积极配合老师,这些不必多说。值得一提的是,上课时老师讲的例题,即使黑板上正在给出过程,我也会在纸上跟着思路写一遍,这样既可以集中注意力又能加深印象。拉练各科是安排在同一天的,时间非常紧凑,因为自己眼睛散光,常会因为盯卷子时间过长而视物模糊,为了对抗这一劣势影响,我会在前一天保证充分休息,拉练当天选择性地认真做和放松做。至于放假,周六下午休息,我会完全放松,回到家抵制不了玩的诱惑,索性就放开玩两三个小时,第二天迟点起床就保证了充沛的精力。但这种做法有个大前提,就是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就要立刻收回心来,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王浩宇
毕业于忻州一中理卓一班,高考总分681分(语文122分,数学139分,英语134分,理综286分),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秘笈分享:主要谈谈我擅长的理科。学好理科,我认为有两点:理解、做题。理解就是要做到把公式定理的由来搞清楚,如果是计算推出的,自己要做到可以独立推导,明白每一步的作用;如果是实验定理,实验的背景要有简单的了解,最重要的原理一定要清楚。如此这般,将公式做到内化运用,记不住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会推导,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在做综合题时,一方面把知识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多见一些套路和变化。因此看到题要尝试解构它,明白考点,自然而然地完成归纳和分类,这个过程不必一定落实在纸上,但一定要心中有数。对答案时,也不能草草了事,而是要揣摩答案的解法,明白原理,甚至还可以探索与答案不同的解法。做一道题,要反映到一类题上,这才见效。
张宇辰
毕业于忻州一中理卓二班,高考总分676分(语文120分,数学145分,理综268分,英语143分),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京大学工学院。
秘笈分享:主要谈谈学习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物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建物理图像,在脑海中对物理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应该有关注物理过程的意识,平时做题和上课听讲时多思考;每隔一段时间把自己做过的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重新分析一次,重点关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借助简图,熟练以后可以尝试在动笔之前先把全过程连带对应的方程都在脑海中过一遍。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大概率会有一定的提升。化学中的记忆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次重复,并按照某些线索对知识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一些细碎知识,我的做法是准备一个专门的小本,在做题或听讲时遇到就可以随时记下来;一些比较易错的题型也可以用类似方法记录在一起,方便随时翻看。
李 源
毕业于忻州高级中学文科1704班,高考总分638分(语文124分,数学142分,文综233分,英语139分),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录取。
秘笈分享:我能给出最有价值的建议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可是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重要命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精力可不是一点半点,就拿学习上来说,认识自己哪些分是可以得的,哪些失误是可以改正的,自己大概水平在哪里,然后一点一点进步,相信自己可以进步。表现在生活上,要知道什么事情需要做,什么事情会浪费时间,什么事情是值得做的,做什么事情是自己不后悔的,不要让生活变得漫无目的,让自己的行动有最起码的意义。做到这些,就可以让自己随时都保持在一个巅峰状态,让学习充满动力,让生活顺心如意。还有一点,要和老师好好交流,不懂就问,和老师和睦相处非常重要哦!
史博文
毕业于忻州一中理卓二班,高考总分678分(语文125分,数学142分,英语135分,理综276分),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秘笈分享:高中学习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花时间练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基础知识,另一种则是需要反复思考、总结才能有所体会的难点。在任何时候,基础知识永远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则是必不可少的提分之处。规律性较强的语文、化学、生物学科,需要在认真听课做笔记和理解老师所讲内容之外进行大量的经验总结、知识记忆,获得套路性较强的方法来辅助解题。而需要很强理科思维的物理、数学科目,则完全依赖于思维方式和计算能力。我参加数学竞赛,明白思维的提升同样可以通过勤学苦练、规律总结来实现,但计算能力则完全依靠大量做题进行拔高。物理的综合题、数学的压轴题往往计算量大、题型多变,需要很长时间的反复实践才能拥有从容应对的能力。
郭雅琪
毕业于忻州一中理卓一班,高考成绩675分(语文120分,数学134分,英语142分,理综279分),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秘笈分享:初入高中,英语成绩的跌宕起伏,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借着初中不错的基础,我在第一次考试中考得了高分,这也就给了我似乎不需要好好学这门课的错觉。然而,随后的几次考试,英语成绩接连遭遇“滑铁卢”,我才认识到,没有哪一件事情是简简单单、随随便便、不付出相应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不仅是英语,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哪怕只要有一点点的松懈,你的成绩就会给你当头一棒;与之对应的是,如果你够努力,你的成绩也不会“默默无闻”,就算不出现飞跃,每一次的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你的未来不会让你失望!我要强调的是,即使在高三,尤其是最后几周,一定不能松懈,不能认为已成定局,只要够努力,就会有奇迹产生!
这世间,唯有青春和梦想不可辜负。虽然说这些学子的方法“秘笈”不可能适合每个人,但正在寒窗苦读的中学生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只要相信自己,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折射出光芒。方法在手,坚持下去,你就离自己理想的大学不远了。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