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偏关县委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的有效路径,在“接诉即办”上抓住“办”这个核心环节,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探索实践“1551”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办好群众身边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党建引领接诉即办
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偏关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成立以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双组长的接诉即办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接诉即办工作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通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针对群众反映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白泥窑子段道路损毁致白泥窑子入村水管断裂,不能抽水”问题,县委强化党组织统筹协调、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破解群众诉求转办“接单互推托、处理协同难、主责不落实、基层动力弱、服务不深入”等堵点,及时协调县水利局先行组织送水,保证人畜饮水并安排老牛湾镇对接山西路桥集团及时进行抢修。
以党建为“一根针”,串起行业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千条线”,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机制升级为“未诉先办”的行动自觉。
“5+5”:机制优化接诉即办
立足“线上+线下”群众急难愁盼诉求渠道,压实首办责任,通过精准分类与派单,让企业、群众的诉求能够迅速转至对口职能部门及具体承办人员,以多路并举的工作态势解决民生问题,有效避免各类诉求集中转向政务服务热线的思维定式,切实减轻信息平台工作压力,缩短交办时间。
一是政务服务“着急事快点办”机制。县政务服务中心12345热线依托各乡(镇)、各部门《三定方案》《履职事项清单》职责,对诉求接收进行精准分类与派单,有关承接单位迅速启动办理机制,除单独受理外,对需要多方协作办理的事项,首办单位要主动对接关联单位,避免退回平台重新推送,拖延时间。关联单位要予以配合协助,无正当理由配合不力、影响办理进度的,视情节对责任人予以问责。此外,面对突发停水、停电、停暖等基础设施运行故障,群众生产生活受阻情况,政务服务平台优先启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工单转办至相关部门单位,接单单位按照行业突发情况应急处置预案先期办理。
据统计,在“着急事快点办”机制引领下,截至7月4日,全县共接收忻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下派工单1189件,按期办结率96.74%,高于年度按期办结率95.5%任务指标。
二是网络社交“热点事回应办”机制。针对一些网民围绕社会民生、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行政服务、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肆意猜测、断章取义推送发布言论、短视频等不良信息,以期达到“炒热点”“造谣”“蹭流量”“涨粉”“博关注”的目的,让民众产生疑惑、担忧、焦虑、恐慌等心理,甚至引发不理智的行为,县委政法委、县委网信办严格执行24小时舆情监测机制,依法及时处置负面舆情。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实现舆情闭环管理。
三是矛盾调解“烦心事集中办”机制。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化解大厅,吸纳县人社、公安、法院、检察院“常驻”力量,避免群众“多头跑、来回跑”;按照县委四大班子领导逐日接待来访群众安排,在信访局群众接待大厅增加机关单位“轮驻”力量,参与诉求化解;因涉及主体多、成因复杂、跨域交叉、历史遗留或易反复的矛盾纠纷,邀请专职矛盾调解员“随驻”大厅参与深度化解,化解成功的,可申请提供快速司法确认服务;化解不成功的,转入速裁法庭,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四是基层治理“事前事主动办”机制。下乡干部、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立足“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在日常开展“四下基层”的同时,定期开展网格平安巡查,结合村级微信群聊天记录,主动发现和处置网格内的邻里矛盾,把“群众往上跑”变为“干部往下走”,变“被动接诉”为“主动下访”,把“接诉即办”的“受理——办理——反馈”闭环,延伸到“下访——调研——解决——预防”全链条,尤其针对那些“接诉即办”中反复出现、基层反映强烈且单靠线上响应难以根治的“顽疾”,通过“主动办”消除在源头,化解在萌芽。
五是协调联动“单一事多元办”机制。按照“哨前准备——精准吹哨——部门应哨——结果反馈——工作评价”工作流程化解民生问题,破解基层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困境。村(社区)作为直面群众诉求的“最前线”,对“接诉即办”中收到的高频、疑难、跨部门诉求,如乱停乱放、环境整治、设施受损、公共服务等方面,通过“吹哨”调动有关上级部门闻哨而动,形成“基层吹哨、部门联动、快速处置”的闭环,让“接诉即办”的响应不仅“快”,更能打“通”层级壁垒、解决实际问题。
“1”:群众乐享“接诉即办”
通过接诉即办“1551”工作机制,达到“基层赋能、部门下沉、权责联动”,让“接诉即办”应急响应从“基层单干”变为“上下协同”,确保群众的每一个诉求,不仅“有人接”,更能“接得住、办得好”,真正实现“民有所呼、哨有所应、办有所成”,为深化“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转变奠定基础。
据悉,该县将进一步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流程,同步开通“利索办”微信小程序,拓宽群众诉求、咨询、建议渠道,及时更新相关工作机制,推动承办单位下大力气破解疑难问题,不断提升“接诉即办”工作水平,形成系统、精准、主动、长效的基层治理格局。
(偏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