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建了党建工作办公室,咱村有了主心骨;干部上门问冷暖,急事难事马上办;党建引领办实事,日子越过越舒坦……”五寨县东秀庄乡郭家河村老党员李大爷竖起大拇指说道。
乡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建设是基层党建重大牵引性工作。去年8月以来,我省在各乡镇单独设立党建办,配备专职队伍、专项经费,推动乡镇党建办规范化、实体化运行。五寨县以此为契机,通过建强专业队伍、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统筹赋能,让乡镇党建办从“建起来”向“强起来”“活起来”转变,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有形”到“有效”的蝶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组织动能,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从“粗放软散”到“规范高效”党建办成为村庄发展“主心骨”
“乡党建办邀请农业农村、发改等县直部门蹲点调研,结合我村耕地资源,明确‘小杂粮种植+电商销售’发展定位。通过‘四议两公开’,1个月内收集群众意见28条,让发展规划真正转化为全村共识。”五寨县李家坪乡大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凯介绍。与此同时,乡党建办按188名常住人口的工作量,科学核定村“两委”职数5人,细化职责清单,并明确1名“定补”干部负责电商营销工作。村干部基本报酬按月“一卡通”发放,个人绩效直接与乡党建办考核结果挂钩,激励干部实干尽责。
小河头镇小武州村曾因党支部书记工作不在状态,村组织陷入“软弱涣散”。镇党建办采取“县级包联+党委书记主抓+蹲点指导”模式,从后备库中优选具有大专学历的曹爱玲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安排党建办主任“一对一”辅导。曹爱玲上任后,在党建办协助下建立“两委”责任清单,将村务划分为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6大板块,推行“党员包户”制度,15名党员分片联户听民意。如今,村里干净整洁,党建办协助争取的30万元水渠整修项目,已惠及200亩农田,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胡会乡大胡会村通过党建办推行的“双向反馈”机制激活组织生活。乡镇下沉干部变身组织生活“指导员”,通过定期走访收集需求和想法,梳理汇总后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计划,让党课从“枯燥说教”变为“案例+说唱”的生动课堂。老党员葛四海感慨:“现在大家都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党组织凝聚力越来越强了。”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党建办构建乡级治理“新体系”
“以前干党建,我一个人要管17个村,常常顾此失彼。”孙家坪乡党委副书记徐秀梅回忆说。如今,作为乡党建办主任,她带领9人团队分工协作:组织岗负责党员发展与考核,宣传岗策划学习活动,纪检岗监督干部作风。“现在每个岗位专人专责,工作效率至少提升了50%。”徐秀梅欣喜地表示。
前所乡党建办主任杨红翻开厚厚的工作台账向记者介绍:“我们每月制定任务清单,从流动党员管理到民生实事推进,事事有目标、有进度。”今年以来,党建办已为流动党员推送84期线上学习内容,组织4次线上座谈会;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协调50.5万元资金整修1000米灌溉渠,带动950亩农田实现有效灌溉。
砚城镇党建办创新推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全镇划分为58个网格,由党建办统筹调度。北苑社区阳光家园小区曾因停车难,邻里矛盾不断。网格长“吹哨”后,党建办迅速协调住建、物业等部门,利用现有条件改造出30个停车位。“问题3天就有回应,1周内解决,效率很高。”居民代表赵建国连连称赞。
乡镇党建办打破了以往党建工作“单兵作战”的局面,通过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管理和创新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从“分散发力”到“统筹赋能”党建办打造县域发展“强引擎”
“党建办实体化运行,是破解基层党建难题的‘金钥匙’。”五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推行“1+3+N”组织架构,明确党建办统筹党员教育管理、村干部日常管理、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服务群众等核心职责,并建立人员提级管理机制,全力确保队伍专业化。
在精准管理上,建立工作例会、定点联系、专项调研、定期评估、考核激励等制度,创新“3+X”机制推进党建工作上下联动、精准校准。每月末县委组织部牵头,以“3+X”模式开展乡镇党建办工作分析:“3”指三个规定动作,即通报当月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让工作成果一目了然;晾晒“成绩单”,对工作表现优秀的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提出整改要求;安排下月主要任务,明确工作方向。“X”为专题研讨,邀请相关部门解读政策,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上下沟通协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年以来,五寨县委组织部组织党建办工作人员开展培训2次,课程聚焦“发展党员流程模拟”“组织生活规范开展模拟”等实操内容。孙家坪乡党建办常务副主任邬锦蕾说:“课程直击工作难点,像如何策划特色党建活动这类知识,回去就能用上。”
在资源整合上,党建办充分发挥“枢纽”作用。县委组织部联合财政、农业等部门,通过各乡镇党建办统筹分配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村级组织运转和乡镇干部补贴。韩家楼乡党委书记孔繁义深有体会地说:“乡党建办推动韩家楼村村办企业形成‘出租+绩效+分红’的经营模式,盘活村里机动地、粮库等资产,还将村账资金合理投资。如今,韩家楼村产业版图不断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00万元以上。”
如今的五寨县乡镇党建办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中枢”。从村党支部书记到普通群众,从田间地头到农家炕头,党建办实体化运行带来的实效,正不断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干部的成就感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陈俊琦葛文娟)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