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找“搭子”,共享美食、增进友谊、提升生活品质;旅行找“搭子”,共同探索未知、分享乐趣、拓宽视野;运动找“搭子”,互相督促、提高效果、促进身心健康……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社交消费正逐渐崛起。
山西大学大三学生李悦决心减肥塑形,就在学校的小程序上找了一个打羽毛球的“运动搭子”。“我有点‘社恐’,第一次找陌生人一起打球,我还在想到时候会不会很尴尬,对方会不会觉得我打球的技术很差。”7月4日,李悦说,见面后发现“搭子”是大一学妹,彼此还加了微信,一般周末打一场,已经坚持一个多月了。
“同频才会共振,找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运动搭子’,彼此督促、鼓励,一起自律、一起变美。”李悦说,除了打羽毛球,她和“运动搭子”有时也会相约去跑步、爬山,因为两人的“运动细胞”都不太发达,就选择相对简单的运动方式。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身高1.6米的李悦,体重已由原来的60公斤下降至53公斤,这让她特别满意,打算继续坚持下去。
6月底,从事自由职业的太原女孩林雪结束了国外旅程回到太原。寻找“旅游搭子”一起出行,是她喜欢的方式,可以花更少的钱,拥有更好的出游品质。
“寻找‘旅游搭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在网上挂出信息,大家就能一拍即合、说走就走。”林雪说,去国外或者国内新疆、西藏、内蒙古、四川西部等适合自驾的行程,她会找“旅游搭子”同行。她一般在出行前两三个月就开始找“搭子”,把简要个人信息、目的地和出游时间、希望寻找什么样的旅伴发到朋友圈、小红书、旅游微信群等“广撒网”。如果有“搭子”感兴趣,双方再进一步私聊,了解彼此的个性、需求、三观、行程计划等,合则来,不合则继续寻找。
“该省则省,该花则花”一直是林雪的消费观。她说,寻找“旅游搭子”出门更省心也更省钱。省心的是,大家发挥各自专长,有的做旅行攻略,有的负责订酒店、订餐馆。省钱的是,住宿、吃饭都可以AA制,花更少的钱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和品质。如果是自驾出行,按一车4人计算,油费、租车费都可以平摊。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寻找“搭子”,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与消费活动,不仅丰富大家的生活体验,也促进社交关系的发展。省社科院研究人员李峰表示,“找搭子”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但是,“找搭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也不能忽视,比如,“旅游搭子”线下见面甚至在外过夜时的人身安全保障问题,“消费搭子”的财产安全问题,“运动搭子”的侵权责任等问题。由于对“搭子”不熟悉或不了解,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受害人可能面临维权困难等情况。他建议,如果要找“搭子”,一定要落实“搭子”的具体身份情况,以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孟婷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