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频道>>社会>>正文
抗疫故事 ▏在“方舱”建设工地度过“记者节”
2022年11月24日 08时02分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今年的11月8日是第23个记者节。

这一天,也是我在抗疫一线的第8天。连日来,指挥中心要求工作人员全部蹲点值守、24小时在岗。方舱建设工地就是战场,我成为抗疫前线的一个战斗员,深感责任重大。

清晨,一阵“突突突”装载机发出的吼声把我惊醒。窗外正在建设的忻州市级方舱医院工地上,施工人员们各自忙碌着,为了赶工期,工人们都是连轴转,加班加点赶进度。起身下床,叫醒同屋电视台的小闫,我们一起早早投入采访拍摄,记录现场影像。市级方舱医院建设一天一个变化,每天都能拍到不同的紧张场景、感人画面。

早上7点50分,按组领早餐。早餐是简单的盒饭和一小碗粉汤。刚刚吃完,就接到在市级方舱医院二楼临时会议室召开调度会的通知。在方舱医院工地上,早晚例会是必备科目。会上,各个小组汇报工作情况,耿鹏鹏副市长进行点评,要求各小组倒排工期、限期完成。会后,由耿鹏鹏副市长带队绕着各个改造、扩建的方舱实地督促工程进度,现场解决问题。信息联络组负责采集影像资料,跟进报道工程进度,一上午转下来就感觉腰酸背痛的。

为了赶工期,保证施工队能第一时间吃到午饭,我们的午饭往往是等第二波送餐,一般是将近中午1点才吃。午饭比较丰盛,长方形快餐盒里有大米、小菜、午餐肉、鸡腿。午餐后工人们继续赶工,我们几人挤在两张折叠床上休息一会。说是休息,其实谁也睡不着。刚过2点,调度群里又发出指令,要求马上把原来蓝天工业园区2栋职工公寓楼全部清扫出来,水、暖、电全部接通,以便迎接省援忻医疗团队入驻。

下午继续在建设工地采访拍摄,忻州市级方舱医院3、4号舱的隔离围挡安装就绪。3、4号舱总设计床位322张,走进舱内,内部设施已基本配齐,就差医疗设备,每个舱内的近百个电暖气同时开启,低温天气,不到半天时间舱里就暖暖的了。舱内和舱外不绝于耳的是对讲机声,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随意抓拍一下就是很好的画面。

临近黄昏,工地上的照明灯显得格外明亮。又接到通知,各小组全部撤离,统一搬到公寓楼西墙外空地上的一排箱式房。我们几人急忙回到住处收拾行李。说来不巧,雨来了,虽然不重的折叠床和被褥仿佛比平时重了很多,不长的一段土路,泥泞不堪,我们几人抬着东西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十几分钟才过去。等到了新的住处时,每个人头发都被雨淋湿了、身上的外套基本湿透了,鞋上满是泥浆。我进屋前跺了跺泥,随即脱下外套,搭在座椅靠背上,围住电暖气烘烤起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晚上8点,雨停了。送餐车第二趟过来了,由于下雨的原因,今天的晚饭稍迟了一些。狼吞虎咽将晚餐下肚,箱式房外,装载机依然轰鸣着……不多时,手机信息又收到提示,各小组9点准时在原来二楼会议室召开调度会。会上强调:一定做好援忻医疗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给每个房间都配备电热水器、方便医护人员洗浴。入驻后,房间每天要备好新鲜的水果、牛奶、方便面等食品,尽最大能力为医疗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晚上10点钟,方舱医院建设组的负责人又带领着各小组组长对工程进度表进行督促。每个方舱察看一遍,这一趟走下来,1个多小时又过去了。

深夜11点半,建设组的工作人员大都回到了住处,各自整理一天的工作,梳理明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夜深了,箱式房外的机械声时断时续,屋里的同伴相继躺下休息,不多时便进入梦乡。我翻看手机时,微信运动小程序页面显示已超26000多步。翻过身,抬头望着窗外一轮圆月,心想明天再拍点啥内容、准备和哪个小组对接、做个采访……

记者节,我在方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度过。这一天,虽然没有收到鲜花、掌声与祝福,但是我和电视的同仁过得很充实。此刻心中唯一的念想:疫情早去,岁月静好。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