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5月15日是第32次“全国助残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近日,致力于为残障群体打造友爱共融空间、助力他们成长的五台县西米市社区,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了助残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给予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帮助和关怀。
活动中,社区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残疾人朋友及其家人,一起开展了手工制作端午香囊的活动,所有的残疾人朋友都在这里尽情享受活动的乐趣和社会的关爱。
五台县西米市社区是一个崇德向善、互帮互助、邻里融洽、服务完善、平安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在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秀珍的带领下,该社区2016年至2020年连续5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文明社区”称号,2019年作为优秀“残疾人之家”受到国务院残工委表彰。
据了解,几年来,西米市社区在省、市、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为残疾人办实事15960余次,慰问残疾人17280余次;为残疾人、特困户家庭捐衣物58900余件;为6名患有白血病的残疾儿童争取到了山西省红十字会的免费治疗;在五台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为残疾人赠送轮椅26台,拐杖123副……并对接全国各地爱心志愿者为残疾家庭捐款25万余元。
2013年,西米市社区创办“残疾人阳光服务中心”,残疾人在这里获得了帮助、学到了技能、找到了工作,享受着“家”的温暖。西米市社区先后针对残疾人个人爱好,邀请运城等地的老师专家举办手工制作培训班,手把手地教残疾人学习“十字绣、丝带绣、钻石绣”等十几种手工制作,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西关的裴胜华和她的丈夫都是一级残疾,他们用一个月时间做好了4幅丝带绣成品,仅“红楼梦”“十二金钗”作品成品就收入两万多元。
2015年,西米市社区又创办了“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使入住的残疾人过上了残有所依、残有所乐、残有所养的幸福生活。同年,为了更好、更精准地服务残疾人,社区成立了爱心团队,志愿者从20多人发展到480多人。他们定规定制,定人定户,包干到家,每月定期走访了解残疾人家庭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情况、精神状态,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办实事。
西米市社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加强残疾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展现新时代残疾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自强精神,也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让他们收获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记者张子珂)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