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频道>>社会>>正文
太原一社区采取多项举措,引导“新力量”主动参与社区治理
在这里,新就业群体从“过客”变“家人”
2025年10月10日 09时35分   山西晚报

近年来,太原市中海社区通过打造“暖新驿站”、联动“友好商家”、开展“喊党员回家”等一系列暖心举措,不仅精准破解了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更成功引导他们从被服务的“对象”转变为社区的“共建者”。

连日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进太原市万柏林区中海社区,实地探访该社区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引导新就业群体从“过客”到“家人”的温情转变。

畅通最后一百米 破解群体“急难愁盼”

“夏天暴晒、冬天冷风,想找个地方歇脚太难了!”“电动车没电了,到处找充电桩,耽误送单时间。”此前,新就业群体常向社区反映这些难题。为畅通服务“最后一百米”,中海社区整合资源打造“暖新驿站”,划分出多个功能区,精准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

在“小哥歇歇角”,免费茶水、充电设备、休憩座椅一应俱全,墙上的“奋斗风采”展示区,贴满了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趣味运动会的照片,让他们的辛勤付出被更多人看见;“友好健康小屋”里,血压仪、血糖仪等设备随时可用,社区还定期邀请医生开展健康监测和职业病防治讲座,夏季准备清凉饮品,冬季提供热姜茶,全方位守护大家的身心健康;“共享工具间”收纳了螺丝刀、电钻、梯子等工具,只要登记就能免费借用,帮大家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

不仅如此,社区还坚持“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健康、冬送温暖”,在驿站设置“好心情加分墙”,用彩色糖果传递关怀。曾经的“歇脚难、充电难、健康保障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联动“友好商家” 织密关爱服务网络

“在这家面馆吃饭能打八折,还能优先上菜,太贴心了!”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说。据了解,为了给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多便利,中海社区主动联动辖区19家涵盖餐饮、零售、生活服务的商家,打造“友好商家”联盟,为他们推出专属折扣和优先服务。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逐一走访商家,向他们介绍新业态群体的工作辛苦,邀请商家共同参与关爱行动。不少商家积极响应,有的餐饮店承诺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提供快速出餐服务,有的便利店推出专属优惠商品,有的理发店每月免费为新业态群体提供理发服务。每到节日,社区还会联合“友好商家”开展慰问活动,春节送春联、中秋送月饼,让大家在忙碌中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2025年夏天,社区联合“友好商家”开展“夏送清凉”活动,商家们准备了矿泉水、西瓜、清凉油等物资,社区工作人员和商家代表一起,在小区门口、驿站等地为新业态群体发放,感谢他们为城市运转付出的努力。“能参与这样的活动,既帮助了别人,也提升了店铺的口碑,我们特别愿意。”一家面馆老板笑着说。如今,“友好商家”联盟还在不断扩大,为新业态群体织就了一张更密、更暖的关爱服务网络。

喊“移动”党员回家 凝聚红色力量

“我是党员,但一直在外面跑单,很少参与组织生活,现在社区让我‘回家’了!”8月27日,新业态党员李师傅激动地说。据介绍,中海社区现有162名新业态群体,其中包含6名党员,为了让这些“流动党员”找到组织,社区开展“双找双亮”与“喊党员回家”行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微信群通知等方式,积极寻找“隐形”党员。

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新业态党员主动亮明身份,社区工作人员专门梳理辖区内新业态群体名单,进行逐一排查,同时通过“党员找组织”的宣传,引导新业态党员主动来社区报到。目前,6名新业态党员都与社区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社区不仅邀请他们加入党建微信群,还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组织生活,让他们及时学习党的政策,参与社区党建活动。

针对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的情况,社区推动党群活动共办、阵地共享,让这些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喊党员回家”不仅让流动党员找到了归属感,更凝聚起了一股红色治理力量,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融入治理从“服务对象”变“共建者”

“以前觉得社区的事和自己没关系,现在我也是社区治理的一分子!”快递员小陈说。今年以来,中海社区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新业态群体融入社区治理,让他们从“服务对象”转变为“共建者”。

社区组建“雷锋志愿车队”,邀请网约车司机加入,每当居民有紧急出行需求,比如老人看病、孩子上学赶时间,志愿车队都会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去年冬天,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家人急得团团转,网约车司机赵师傅正好在附近,接到社区通知后,立刻赶过来将老人送到医院,为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同时,社区还鼓励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发挥“走街串巷、熟悉民情”的优势,参与社区巡逻“随手拍”、安全隐患“随手报”、惠民政策“随手宣”等行动。

中海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新业态群体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建设温馨、包容、活力的幸福社区贡献力量,实现了从“过客”到“家人”的转变,让社区治理的“双向奔赴”之路越走越宽。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婷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