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
被称为“生命之舱”
紧急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方舱
就像刚刚组建的大家庭
而匆忙间披甲上阵的医护人员
是直面新冠病毒的排头兵
也是患者健康的守护神
他们用顽强作风担当起
新时代医者的使命与责任
以热心、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与紧张
给患者帮助和关怀
在无情的疫情面前
给方舱医院带来家人般的温暖
近日,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市人民医院的6位医护工作者,他们在疫情突袭忻州之时,义无反顾投身于方舱医护工作,付出艰辛的劳动。记者带你走近他们,听听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让患者暖心的战疫故事。
“为了患者的安心与健康,再累也值得”忻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马峰
10月28日凌晨5点,刚刚值完班在家休息的马峰接到命令:紧急去医院集合,市级方舱医院即将启动!他迅速收拾行装,随着载满医务人员的三辆大巴,来到第一方舱进驻。
作为一名曾经参加援沪抗疫的医生,马峰与新冠病毒面对面“交手”并不是第一次,用他自己谦虚的话说“多少还是有些抗疫经验的”。前几天,医院动员职工踊跃报名去方舱工作,虽然他的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而且他已经有出征援助上海的经历,似乎也有“功成身退”的资格。但他说,披上白衣即战士,自己的家乡发生疫情,怎可缩居后方?于是毅然决然报了名。

虽然有过一次抗疫经历,但甫一进驻方舱,他还是有点紧张不安:这里的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不知病人数量会有多少、病情是否复杂,自己穿脱防护服还是否熟练?来不及多想,便投身紧张的搬运物资、布置病床、熟悉流程、抓紧演练的工作中,为方舱医院启动做准备。
这是忻州的第一个方舱医院,好多医护人员都没有经验,对这波隐匿性强、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难免有所畏惧。来到这里,大家就是一个新工作团队和集体,马峰耐心给大家讲解防护要领和接收病人注意的流程,尽可能给大家传授知识、提振信心、增强勇气。紧锣密鼓安排就绪,马峰代表市人民医院首先接收了第一批病患。
这批患者大多都是在校的学生,他们都是年龄在十二三岁的孩子,大多都有不适的症状,加之对疫情的恐惧、初次离开父母的无助,好多孩子开始哭泣。马峰迅速带领同事安排好患者住下来后,随即便对他们展开心理疏导,帮助孩子们适应环境。在他们耐心而温情的关心下,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接下来的几天里,马峰带领一队诊疗组穿梭于驻地和方舱之间,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方舱爱与责任的担当,构筑起一道携手抗击疫情、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随着病患越来越多,他们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压力也与日俱增,但病毒难缠狡猾,容不得他们有一丝松动和退让,必须全力以赴,他们忙碌的身影每天顽强坚守在方舱。他说:“为了患者的安心与健康,再累也值得”。

11月12日,忻州市第二方舱医院即将启动,接到领导命令,马峰再一次火速支援第二方舱医院的启动准备工作。放下行囊,他立即投入工作中。第二方舱很快进入运行,他又受市医院委派接收了这里的第一批病人。患者中好多都合并基础疾病,他详细问病史,结合专科指导给他们制定治疗计划。再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和队友们克服一切困难,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事无巨细,进舱查看病人、舱外搬运物资、给队友上门做核酸......能多干就多干一点,全力投入抗疫工作中。
抗疫仍在鏖战。马峰说:“作为一名白衣战士,为家乡人民出力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自豪。疫情虽然严峻,但守望相助总会盼到春暖花开,让我们为了欣欣向荣的日子继续一起努力。”
“零感染”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使命
忻州市人民医院院感科负责人
闫彩虹
“忻州市级方舱医院要启动,院感队伍需要领头人,派谁去吧?”“闫彩虹,她有经验、能吃苦、善于思考、团结同志,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二方舱医院需要启用,有很多外地医疗队支援,需要一个人总体协调、负责院感,谁去?” “那就将闫彩虹从一部调过去吧,一部院感工作在她的主管下井然有序、工作流畅,可以让其他人接管了……”
每次危急关头、每次用人之际,医院领导每次打电话征求闫彩虹的意见,她的回答总是:服从医院安排!

培训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
什么是院感?“院感”是业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简称。院感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具体是督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穿脱防护服是否规范,医疗垃圾处置是否正确,环境清洁消毒是否到位,最大限度保障每一位进舱人员的防护和安全。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地重复,但却非常重要,不容易。可以说,感控是方舱医院平稳运行的根基,也是疫情防控的生命线。闫彩虹和队友用她们的认真和细心,勇挑起这份责任与担当。她说:“在病床边的队友守护着患者,我们的感控人员,则是用自己的微光守护着我们的队友。”
在正式入舱之前,她紧盯每一位队员的自我防护动作细节,口罩的正确佩戴、防护面屏的使用、手卫生等等,一个动作不到位就要重新培训、考核。每天排班,没有轮到的队员必须继续培训,不得放松。她要求“每一个小动作都要做到精准无误,每一位队员都要确保百分之百过关,一点都不能出错,这是我们每位方舱医护人员必修的基本功”。

培训安保人员穿脱防护服
为了让零基础的特殊人群,如安保、保洁等这些人群能更快地掌握穿脱防护服要领,她模拟方舱布局进行训练,在地面贴上“清洁区”“缓冲间、一脱间、二脱间”等标识,并贴上每个区域的穿脱要领。在这些群体培训中,闫彩虹总是亲自细致的指导,生怕一个环节不到位。她说:“战场上没有失误重来的机会,必须熟能生巧,唯一途径就是反复练习。”
在日常工作中,闫彩虹带领院感团队,敏锐发现感控风险点,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整改。要求感控团队每日汇总巡查问题,每晚召开视频会议,让队员们相互讨论学习,提高个人的感控能力及思维,短时间内队员的专业素养都有了提升。从每日健康检测、驻地及工勤车管理,到在舱内工作的各个环节等,到处都有感控人的实时指导、温馨提示,微信群里每日问题反馈及指导,方舱内各类人员的行为都越来越规范。

指导保洁人员物表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虽然会被突发事件打乱节奏,但这些感控基础工作,闫彩虹和她的感控团队成员一刻也没有松懈。她说:“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面对狡猾的病毒,一定要严防死守,‘零感染’是我的目标,也是我的使命,所以事无巨细,我必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高质量完成。”此时,面对看不见的“敌人”,闫彩虹带领院感团队仍然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使命,彰显院感人在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聂艳英)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