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昕与村民共谋致富路径。
在五台县建安镇的黄土坡上,有一位脚步坚实的年轻干部。他用博士学识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以企业思维激活乡土资源,更以共产党员的赤诚温暖了太行深处的百姓心——他就是忻州市先进工作者、五台县建安镇党委副书记刘昕。
1989年出生的刘昕,成长轨迹始终跳动着“奋斗”的脉搏。从研究生会主席的统筹历练,到国有企业深耕项目的实干;从省直群团单位政策研究的“高站位”,到基层一线摸爬滚打的“低姿态”,他的履历写满了“不设限”的突破。他不仅荣获共青团中央及全国学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山西省“五小六化”竞赛二等奖等荣誉,更以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美术版权作品登记和20余篇学术论文,在工作和科研领域留下扎实足迹。今年,他荣获“忻州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0年7月,一纸调令将他从办公室推向田间地头。初到乡镇,这位从“校门”进“机关门”再到“基层门”的“三门干部”,面对的是与书本截然不同的“考题”。走进建安镇时,他带着的不仅是换洗衣物,更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
党建引领:让组织根系深扎土壤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刘昕深谙此理。分管党务工作期间,他带人逐村调研,在包联村先行试点“党建+清单”制度:将支委职责列成“任务清单”,如支部委员每月要走访3户老党员;组织生活定好“流程清单”,如党小组会先学政策再议村务;整改落实设下“时限清单”,如群众反映的灌溉用水问题需在3天内有解决方案。在包联村党支部,他以“书记讲党课”代替传统学习,让原本冷清的会议室热闹起来。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对乡土人才的挖掘。走访中发现包联村的党支部书记想壮大村集体经济却苦于无合适人手,他当即协调资源筹备成立合作社,还发挥自己的设计特长,设计了“‘柿柿’如意”的产品包装——柿子配红色宫墙插画,寓意美好“原生态”。目前,筹备中的合作社累计销售农产品金额已超2万元。被“激活”的返乡青年、乡土人才成为建安镇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群团创新:让青春力量在乡土绽放
兼任团县委副书记的刘昕啃下了乡镇基层团组织“存而不实”的硬骨头。针对团员发展不规范的问题,他带着团干部重学《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细化省级指导意见,制定“入团政审五步法”:一看思想动态,是否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二看邻里口碑,听群众评价;三看个人表现,学生团员看成绩,青年农民看技能;四看家庭情况,是否遵守村规民约;五看评议结果,由团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打分。
“刘书记总说,群团要像块吸铁石。”镇团委书记说。为解决乡镇非公企业群团组织空白的问题,他主动拜访域内民营企业,用“工会助力发展、团青凝聚力量”的思路打动对方。目前,已有两家企业准备按流程建立群团组织。这种“围着青年转、跟着青年走”的工作法,为企业注入新活力,也让建安镇的群团工作从“后进”跃为“标杆”。
心系群众:把脚印刻在民生痛点上
包联村的边大爷至今记得,2023年冬,家里遭遇了一场大火。接到消息后,刘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位戴眼镜的书记穿着厚重的羽绒服勘查情况,一边协调镇民政办申请临时救助,一边自掏腰包买米面油送给老人:“大爷,别着急,咱们一起想办法。”后来,在镇党委安排下,边大爷家的房屋得到了免费修缮,还拿到了专项救助,平稳度过了寒冬。“帮一个人就是救一个家。”刘昕的记事本里记着包联村走访时监测户的情况:谁有慢性病需定期用药,谁家孩子上学要协调,哪家的屋顶该修了……
产业振兴是他牵挂的头等大事。他在调研时发现当地花椒、柿子品质好却卖不上价,就和驻村工作队带着样品跑销路,利用个人资源对接客户:“您尝尝,我们这花椒是老品种,日照足、香味浓,就是包装差点,但东西绝对好。”他还带头购买30余斤花椒送给亲朋好友。如今,建安镇的花椒等农特产品有了固定销路,走出了小村庄,走进了大城市。这些背后,是他无数次在省城与村庄之间奔波的身影。
持续前行:在致知于行中精进
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让刘昕保持着研究者的敏锐。2024年,他主持的《新时代太行精神融入县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究——以五台县为例》课题,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太行干部学院联合列入全省第二批太行精神专项研究课题。为做好研究,他利用入户走访,与多名青年聊困惑、谈想法。有次和返乡创业的小毛聊天时,对方说:“总觉得在村里干没前途,不如在大城市‘光鲜’。”这句话让他深受触动,在课题里专门加入“搭建乡土人才成长平台”的建议,提出“给政策支持、给技能培训、给荣誉激励”的具体措施。
更难得的是他对学习的执着。在中央团校脱产培训时,他白天上课,晚上学习,还要挤出时间处理工作,结业时以高分获评“优秀学员”。“基层干部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他带头示范推动机关青年养成“求学求知求实”的良好风尚,让“学用转化”的种子在基层土壤中破土生长。
如今的刘昕,头衔越来越多——山西省青年智库研究员、山西省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理事、忻州市青联常委,但他最珍视的,还是老乡们喊的那声“小刘书记”。
“群众的笑脸,是最好的奖杯。”这句话写在他工作日志的扉页。在建安镇的五年,刘昕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智慧点亮乡村振兴的星火。这位“准90后”干部的故事证明,把初心落在实处,把使命扛在肩上,青春之花必将在基层沃土上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王云峰)
(责任编辑:卢相汀)